李賀·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注釋】1.雁門太守行:樂府相和歌瑟調(diào)三十八曲之一。2.“黑云壓城城欲摧”句:以黑云壓城好像將要摧毀的形象表現(xiàn)形勢緊急。3.“甲光向日金鱗開”句:太陽照射在將士魚鱗般的鎧甲上,光芒耀眼。4.角:古代軍中的號角。5.燕脂:即胭脂,指戰(zhàn)士流的血像胭脂一樣紅。6.半卷紅旗:紅旗不能充分展開。7.易水:今河北易縣。8.黃金臺:戰(zhàn)國時,燕昭王筑臺,置千金于臺上,以招攬?zhí)煜沦t能。9.玉龍:指寶劍。
【串譯】烏云壓城,危城撼動,鎧甲刀槍閃著鱗光。號角撕裂長空在秋風(fēng)中飛揚,邊塞血戰(zhàn)凝成胭脂夜更濃。紅旗半卷著逼近易水,寒霜中鼓面凍得發(fā)不出聲。為報君王隆盛恩意,愿手提寶劍效死疆場。
【賞讀提示】詩的首句于“云”上著“黑”,已感氣氛沉重。而“黑云”又“壓城”以至壓得“城欲摧”,明顯有象征意義。敵軍壓境圍城如此兇猛,我軍只有殺出重圍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鱗開”,在色彩和形象上與上句形成強烈對比,明含欣喜、贊美之情。開始黑云壓城,城欲被摧;既而黑云崩潰,紅日當(dāng)空,我軍將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猶如片片金鱗,耀人眼目。一、二兩句寫圍城與突圍,構(gòu)成一個意義單位。以下八句寫乘勝追殺,直至兵臨易水,是又一個意義單位。“角聲滿天秋色里”一句,以虛寫實,在讀者想象中展現(xiàn)敵退我追的壯闊場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應(yīng)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從突圍至此已過了較長一段時間,雙方互有殺傷。“塞上胭脂”,緊承“角聲”“秋色”描繪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見戰(zhàn)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強化了這種聯(lián)想。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臨易水,敵軍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隨,敵軍倘要渡水便可能全軍覆沒,因而只能背水一戰(zhàn)。鼓聲不起,主將誓死,正是這種嚴(yán)峻形勢的反映。作者運用特殊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獨特的藝術(shù)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虛見實、以聲顯形、以部分代全體,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整首詩從頭至尾都是戰(zhàn)場廝殺的描寫,誦讀起來要盡量渲染出戰(zhàn)場殺伐的濃郁氛圍,如同屈原的《國殤》一般。
【推薦名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上一篇:《李紳·憫農(nóng)》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李賀·馬詩·其五》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