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憫農(nóng)
李紳(772—846),祖籍毫州。青年時目睹農(nóng)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憫農(nóng)》詩二首,被譽為“憫農(nóng)詩人”。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也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賞讀提示】這首詩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nóng)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兩句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此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所反映的也不是個別人的遭際,而是整個農(nóng)民的生活和命運。本詩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采用相互對比、前后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fā)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誦讀時需要注意的是“憫”之情懷的流露,作者憫的是農(nóng)民田地勞作的艱辛和生活的沉重。整體語勢應呈現(xiàn)“波峰類”,不論起句和收句如何,高點在句腹。音調(diào)不能過高,在中音偏下,頭尾“壓”著點兒,中間鼓脹飽食起來。
【推薦名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上一篇:《曹雪芹·紅樓夢·葬花吟》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李賀·雁門太守行》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