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三種境界:
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所必經(jīng)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經(jīng)過深入思考后,悟出人若要成就大事業(yè),必定要經(jīng)歷幾個階段:第一階段身處迷茫之中,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階段是在苦苦追求,歷盡艱辛磨難而不悔,終于見到幾縷微弱的曙光;第三階段終于豁然開朗,掌握了事業(yè)成功的關鍵,原本以為答案遠在天邊,結果猛然發(fā)現(xiàn)其實近在眼前。這三個階段,是在人生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必須經(jīng)歷的客觀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迷惘——求索——頓悟。
尼采在談到通向智慧之路時,指出要經(jīng)過3個階段,即:合群時期、沙漠時期和創(chuàng)造時期。王國維在解析這個規(guī)律時,沒有用自己的語言予以解析,而是極其巧妙地借用了3篇經(jīng)典詞作里的經(jīng)典句子,即生動又形象地闡釋了這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
迷惘
王國維的治學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該句出自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的主題原本是寫離別之苦的。在詩人的眼中,菊花似被慘淡的愁云所籠罩,蘭花上的露珠猶如流下的淚珠,正是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tài)的寫照。“羅幕輕寒”二句表面上是寫燕子由于寒冷而飛走,實則寫作者自己的感受。“燕子”不僅是帶有鮮明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能襯托出人的孤寂。當作者目送平時相依相伴的雙燕相隨而去,胸中那份孑然一身的悵惘更加濃烈。作者又用“明月不諳”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昨夜西風”一句,為固有的慘淡、凄涼氣氛更增添了幾分蕭瑟。西風方烈,碧樹盡凋,登高“望盡天涯路”,卻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得以書信傳情了。“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雖然飽含著望而不見的離別之殤,但感情悲壯,絲毫不顯頹靡。
此一境界,乃是對人生的迷茫,看不見前方的路在哪里。
求索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則引用了柳永《蝶戀花》中的句子。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首詞的主題原本是寫相思之苦的。佇立在高樓之上,憑欄遠望,微風一絲絲地拂在臉上,視線所及是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黯然地從遙遠的無邊升起。碧綠的草色,迷蒙的煙光,在落日余暉的籠罩下天地一片迷蒙,春愁隨之而生,誰能了解我獨自憑欄的心境?打算狂放不羈地喝個大醉,可是對著美酒就應縱情高歌,勉強求歡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愁緒滿懷揮之不去,心甘情愿忍受“春愁”的折磨,即使?jié)u漸形容憔悴也絕不后悔。
將這樣的情緒投映在人生上,就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上,求之不得,哪怕形容消瘦也無怨無悔地繼續(xù)追逐。這便是第二境界。
頓悟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一句乃是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東風仿佛吹開了枝頭的芳花,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仿佛陣陣星雨。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醉人香氣飄滿一路。悅耳的音樂聲回蕩在耳邊,玉壺的燈光流轉,魚龍角抵的游戲在各處整夜飛舞。盛裝的美人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節(jié)應景的鬧蛾兒、雪柳。她們說笑著從我面前經(jīng)過,留下淡淡的香氣。我在眾芳里尋找她千百次,突然一回首,卻看見了她正立在燈火深處。
這一境界表明,立志要得到的,在經(jīng)過足夠的積累后,量變成為質(zhì)變,原來在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得到了。
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歸納來講,可以理解為:做學問成大事業(yè)者,首先要有執(zhí)著的追求,還應登高遠望,瞰察路徑,以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想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并不是輕而易舉,能夠一蹴而就的,必須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廢寢忘食地苦苦追求,哪怕心力交瘁也不后悔;最終也是最高境界就是,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復研究、求證,只要功夫深,自然會豁然開朗,并有所得。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這三首詞實際上經(jīng)歷了不同時代、不同角度的解讀。最表面的文本意義都是表達男女情愛的,王國維將此引申為讀書、欣賞的“三境界”,后來又發(fā)展為“人生三境界”。無論我們是獨上高樓,還是衣帶漸寬,抑或是驀然回首,只要敢于追求,勇于奮斗,就會有開始,就有可能收獲。當然,我們不能企盼每位為之“衣帶漸寬”的“伊”都值得我們終不悔,也不可能每次驀然回首,那人都剛好在燈火闌珊處等著,然而,只要鍥而不舍,總有成功的機會。
上一篇:王國維《談《說文》:所謂古文說》
下一篇:王國維《談上古至五代之戲劇:當自巫、優(yōu)二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