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正與耿直高懸轅門
——胡曾《細柳營》
細柳營
胡曾
文帝鑾輿勞北征,條侯此地整嚴兵。
轅門不峻將軍令,今日爭知細柳營。
細柳營刀劍林立,周亞夫把剛正與耿直高懸在轅門?????????????????????????????。
公元前158年,匈奴騎兵大舉犯邊,在烽火臺數(shù)度升起的狼煙之中,細柳、霸上和棘門這三支護衛(wèi)京師長安的隊伍同時接受著戰(zhàn)爭的洗禮。勞軍的鑾輿歌吹動天,漢文帝有意讓鎏金的馬蹄騰踏黃塵,去對應(yīng)邊塞的烽火。霸上和棘門山呼萬歲,領(lǐng)受著天子的恩典,逢迎著不可抗拒的皇權(quán)。然而,堂皇的儀仗卻被來自細柳營的聲音砸一個趔趄:“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軍中士卒都披堅執(zhí)銳弓拉滿月,即便是天子的車駕也要按轡而行。面對九五之尊的漢文帝,周亞夫身穿金甲而長揖:“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同上)
這種拜見方式無論對人臣,還是對人主,都是莫大的考驗。周亞夫的性格給了他在天子面前長揖不跪的勇氣,匈奴的騎兵越過陰山,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逼近長安,他深知,治軍不嚴,陣容不整,就是一種失職;而識才的明智同樣也考驗了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曩者霸上,棘門軍,若見兒戲,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犯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這句載入史書的評語與其說是在褒獎一個軍紀嚴明,不為皇權(quán)所制的將軍,莫如說是在褒獎皇帝本人。忠直之士歷代均有,但能夠發(fā)現(xiàn)忠直之士的帝王卻并不多見。
歷史進入景帝時代,周亞夫剛正不阿的性格沒有改變,但天子已不是當年“按轡而行”的天子;細柳營仍舊壁壘森嚴,但新皇帝已顯然不能適應(yīng)這種迎駕的方式。當吳王劉濞策動的“七國之亂”被周亞夫的鐵軍擊得一敗涂地;當漢景帝的主張一再遭到周亞夫的阻諫,漢景帝為這位先朝老臣安排了一場特別的宴席:一大盤切碎的肉片,沒有筷子,沒有慶功的鼓樂。
細柳營君臣相知的一幕,沒有被作為一種風(fēng)尚延續(xù)下去,周亞夫最終死在自己耿直的性格上。五百件作為葬器的甲盾,成了新皇帝治罪先朝老臣的最好把柄。“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這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不赦之罪一旦成立,周亞夫便別無去路,“不食五日,漚血而死。”(《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血水飛濺細柳營,和肅森的轅門形成最尷尬的對應(yīng)。
上一篇:李賀《梁臺古意》詩詞賞析
下一篇:盧綸《塞下曲·其二》沙場征戰(zhàn)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