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匹烈馬,撕碎脆弱的盟誓
——賈島《經蘇秦墓》
經蘇秦墓
賈島
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
今日凄涼無處說,亂山秋盡有寒云。
當蘇秦的身軀被五匹烈馬撕成血淋淋的肉塊,一個脆弱的聯盟也隨之土崩瓦解。
漆黑的四壁,昏暗的油燈,衣衫襤褸的蘇秦在一堆殘破的竹簡上投下瘦弱的黑影。戰國時代的夜色如此深沉,聽不見一聲犬吠,也難聞一絲蟲鳴,混沌之中,埋頭苦讀的蘇秦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極端的提神方式:疼痛。草繩連接起低矮的房梁和干枯的發髻,鐵椎則在干癟的腿上刺出血來,茫茫黑夜,蘇秦始終在用疼痛的神經提醒著自己:書還沒有讀完,人生的計劃才剛剛開始。隨著油盡燈枯,東方漸白,眼中布滿血絲的蘇秦已經成為黑夜的主人。
在黑夜里自虐的蘇秦其實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同是一代謀略大師鬼谷子的學生,蘇秦不能容忍同窗龐涓、孫臏的飛黃騰達,在列國紛爭的塵埃中,蘇秦渴望擁有一方屬于自己的舞臺。為此,他曾經不顧親人勸阻,變賣家產換得白馬輕裘,西向入秦推銷自己遠交近攻的連橫之策,在游說失敗、衣不蔽體地返鄉時,他無暇理睬親人的白眼,而是將目光瞄準了受強秦威脅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在分析了六國的形勢,潛心苦修謀略之術后,蘇秦再次開始了自己的理想之旅。這一次,蘇秦沒有碰壁,在細陳大勢、曉以利害后,六國國君都對這位風塵仆仆的讀書人有了好感,他們互簽盟約,構成合縱之勢,患難相恤,共抵秦國。與此同時,六國國君還合封蘇秦為縱約長,兼佩六國相印,總轄六國臣民。懸梁刺股的蘇秦,最終憑借自己的口才和韌性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然而,高處不勝寒,蘇秦在享受著與往昔判若云泥的殊榮的同時,也在為維系和經營這個六國之盟而心力交瘁。趙國與楚國有矛盾了,他要化干戈為玉帛;齊國搶了燕國的地盤,他要奔走斡旋,以防雙方兵戎相見;甚至為了解決紛爭,蘇秦還要多次充當人質。在政治的旋渦中,身佩六國相印的蘇秦其實更像一個救火隊員,不斷地發現并撲滅所有可能燒毀六國之盟的火苗,與此同時,制衡原則也成為這個出身寒門的書生重要的外交主張。當齊國的力量過強,他便想方設法讓其攻打周邊小國,以削弱其國力;當小國的力量過弱,他又會從中公關,努力為小國爭得一片疆土。蘇秦太看重這個證明自己價值的舞臺了,為了維系自己作為縱約長的地位,同時為了維護這個脆弱的六國之盟,他甚至用激將法將自己的同門師弟張儀安插進秦國,并與之達成協議:蘇秦不死,不可破盟。
蘇秦的苦心是奏效的,在其擔當六國縱約長十五年間,“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史記·蘇秦列傳》)六國之盟維持了表面的和諧與穩定。然而,任何政治聯盟只有永恒的利益,不可能有永恒的朋友,當秦國犯邊的鐵騎漸漸隱藏起來,六國之間的內訌也達到高潮,彼此開始為各自的利益大動干戈,而此時,身為縱約長的蘇秦早已自顧不暇,終為嫉恨自己多年的齊相所殺。史載,蘇秦將死之時,曾對齊王說:“臣即死,車裂臣以徇于市,曰‘蘇秦為燕作亂于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齊王于是如其言,而殺蘇秦者果自出,齊王因而誅之。(《史記·蘇秦列傳》)其實,這位才智過人的縱橫家在為齊王想出緝拿兇手的辦法的同時,也在繼懸梁刺股之后,用一次達到極致的自虐書寫了一句讖言:當五匹烈馬分別從五個方向將自己瘦弱的身軀撕成頭、四肢、軀干六個部分,脆弱的六國之盟也將分崩離析。蘇秦死后,燕、趙、魏、楚、韓五國聯合,在燕將樂毅的帶領下大舉攻齊,連陷城池七十余座。齊王出逃,被殺,而五國也因是役實力大減,最終被藏在函谷關后的強悍秦軍一一絞殺。六國鐵一般的盟誓聲聲在耳,隨風飄落,已成塵埃。
據說在雙節棍的一組套路中,有一招勢名曰“蘇秦背劍”,習練者以小臂為半徑將雙節棍掄一滿圓,即可重擊對手,但若稍有不慎,也極易傷及自身。蘇秦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渴望在一座堅固而圓滿的舞臺上施展自己的理想,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從這座舞臺搭建之日起,就因其脆弱的地基而注定了它的坍塌。
上一篇:徐凝《題伍員廟》詩詞賞析
下一篇:汪遵《西河》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