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991~1055),字同叔,祖籍撫州臨川(今南昌)。少有文名,被譽為神童,皇帝親自召見,賜進士及第。曾任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死后謚號元獻。晏殊不僅自己身居高位,同時也注重提攜后人,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都是他的弟子。晏殊在文壇上以詞著稱,小令寫得最好,有詞一百三十多首,集成《珠玉詞》,大部分寫閑逸生活,風格纏綿幽美,用語新奇,有不少名句。
浣溪沙
【原文】
一向 ① 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② 。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注釋】
①一向:一會兒。
②莫辭頻:不要因為次數多而辭讓。
【譯文】
易逝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平常的離別也讓人斷腸傷心,莫要嫌飲宴歌舞頻繁不斷。
放眼山河,徒然懷念遠方親友,看見風雨中落花紛紛更讓人傷春,不如趕緊憐愛眼前的親人。
【鑒賞】
這首詞寫時空的無限,反襯生命的渺小卑微,最后得出了“憐取眼前人”的結論,蘊涵哲理。
上片寫人的生命是瞬息之事,而且又常遭別離之苦。這三句由光陰易逝寫到分別的苦楚,再到寫借酒消愁、及時行樂。句意連貫,順勢而下,毫無做作扭捏之態。
下片寫情。前兩句氣勢宏大、意境蒼涼、筆勢遒勁,用在此處寫哀婉之情,剛柔并濟,絕非常人所能做到。此二句與上文相連,寫登高懷人的主人公面對滿目山河,卻茫然而不見歸人,不由得牽腸掛肚。而后畫面一轉,到了主人公的家里,面對風雨之后的滿地落花,主人公又生發了對逝去青春的感懷。可是面對如此哀愁,人真的就毫無辦法了嗎?不,詞人在這里給出了答案:消沉買醉都是不足取的,只有“憐取眼前人”才是最好的對策。抓住身邊美好的人、事就已然足夠,這也反映出詞人的人生態度。
這首詞氣勢豪邁、格調高遠,用剛健之筆寫沉郁之情,哀而不傷,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上一篇: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