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裴秀才迪小臺
【原文】
端居不出戶①,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好客多乘月②,應門莫上關③。
【注釋】
①端居:平常居處。
②乘月:趁著月光。
③應門:照應門戶。此處指守候和應接叩門的仆人。
【譯文】
平常在家不用出門,就能看到滿眼的云和山。太陽西沉的天際,飛鳥俯下;秋日原野之外,詩人安閑。能夠遙遠地知曉遠方林邊的景色,卻看不到臺檐之下的物什。嘉善的客人多喜歡趁著月光賞景,告訴你照應門戶的童子不要關門。
【賞析】
此詩為裴迪家觀景臺而作,但卻不具體地去敷陳觀景臺用了什么磚什么瓦,而是寫登臺望處,云山縹緲。若是去雕畫臺閣,或許能迎合庸俗富人的心思;而對詩人而言,登臺遠望能得閑雅之趣,方見得臺閣起得妙。
頷聯描寫遠望之景。先寫開闊的落日、秋原景色,而后聚焦到自由飛翔的鳥兒、安閑自得的詩人身上,寫出一種意趣之妙。句法而言,此聯本是“日邊鳥下”“原外人閑”,但詩人巧妙地改變了語詞的組合方式,使得詩句讀來新鮮有趣。
頸聯寫出一種有趣味,有哲思的遠望體驗:登臺遠望之人,多沉醉于遠處美景,而往往不在意腳下臺檐。此句“遠林”一詞,承接前面所寫遠望之景,而“此檐”之筆,將筆鋒過渡到近在身邊的臺上之人。
尾聯是平常親切的朋友之間的交談,王維登臺遠望,心曠神怡,對朋友說:晚上給我留著門。此詩重點寫夕陽暮色之景,而結尾提到客人想“乘月”,頗見客人意猶未盡之態。“應門莫上關”一句,客人跟主人提要求,直接隨意,絲毫不客氣,這大概是王維與裴迪間對話的一種平常姿態,正是這種平常的朋友話語,在不經意間向后人透露出兩人感情的親密無間。
此詩句法、篇法都非常精妙,而詩歌的神味,更在字句之外。
上一篇:王維《登河北城樓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登辨覺寺》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