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原文】
楊子談經所①,淮王載酒過②。
興闌啼鳥換③,坐久落花多。
徑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④。
嚴城時未啟⑤,前路擁笙歌。
【注釋】
①楊子:指西漢著名儒學家、文學家揚雄,又作“揚子”。談經:談論儒家經義。
②淮王:指西漢淮南王劉安,劉邦之孫,集門客編著《淮南子》。
③興闌:興殘,興盡。
④玉珂:馬勒上的玉飾。
⑤嚴城:戒備森嚴的城池。
【譯文】
揚雄探討經學的雅館,淮南王劉安帶著酒過去探望。興致將盡的時候,鳴叫的鳥兒變換了種類。對坐得久了,落花漸漸地堆積起來。曲曲折折的小徑中銀燭閃閃,林子稀疏的地方,四下里傳出玉珂撞擊的聲音。城門還沒有解除宵禁,一路笙歌相伴,慢慢回城去。
【賞析】
岐王是唐睿宗第四子李范,禮賢下士。“應教”指奉命作詩。王維入京之后,他的才華引起了王公貴族的注意。岐王邀請王維參加了一次愉悅的聚會,王維為這次聚會作了這首詩。
首聯以典故突出這次聚會賓主盡雅,揚雄學識淵博但家境貧寒,時時有人帶著酒肴去揚雄那里交流、研討學問。首聯以“淮王”代指岐王,以揚雄以及與揚雄談經的人代指在座的賓客,贊揚岐王禮賢下士。
頷聯描寫主客交談之歡。但作者沒有寫到具體的人、宴會上談的具體的事,只是說鳥聲已換,身邊落花堆積,似乎參加宴會的諸人,都沒有發覺聚會的時間已經很長了。雖然鳥、花都是很平常的景物,但通過作者的妙筆,別墅景物的優美,宴會上諸君的適意、歡樂都巧妙地傳達出來。通過頷聯的描寫,寫出主客在忘情歡宴中,時光已然飛逝。
頸聯就自然轉到了夜景,“銀燭”“玉珂”特別突出了主家器物華美,賓客隨著閃爍的銀燭穿梭在花園中,離去的時候馬車上的玉飾品撞擊發出清脆的響聲。筵席在光影閃爍、玉石叮咚中圓滿結束。
尾聯再次寫出了這次筵席因為賓主雅興高漲,持續了很長時間:已經從晚上游宴到黎明時分,但城門的宵禁沒有解除,人們依舊興致盎然,在回程中一路笙歌。
這首詩的三、四兩句歷來備受稱頌,因為描寫得既頗有情趣,又極其貼合朋友宴樂不覺時光飛逝的情景,可謂自然入妙。
上一篇:王維《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冬日游覽》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