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原文】
萬戶傷心生野煙①,百僚何日更朝天②。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③。
【注釋】
①野煙:荒僻處的靄靄霧氣。
②百僚:百官。朝天:朝見天子。
③凝碧池:唐宮苑中池名。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兵入長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處。
【譯文】
千家萬戶傷心不已,曾經的房舍荒蕪不堪生出霧氣,百官何時才能再次朝見天子?秋天的槐葉落在清冷空曠的宮廷中,在凝碧池頭,卻響起宴會的音樂。
【賞析】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并于同年攻下東都洛陽。天寶十五年(756年)在唐玄宗錯誤決策的影響下,潼關失守。唐玄宗下詔說要御駕親征,但實際上,他于下詔的當夜帶領楊貴妃、楊國忠以及侍衛親隨出逃。在唐玄宗出逃前,出逃計劃被嚴密封鎖,長安城中的大量皇親、大臣都不知道,長安淪陷后,未能出逃的皇親、大臣成為了叛軍的俘虜。王維就在長安淪陷時被俘,并被關押在菩提寺。裴迪冒險去菩提寺探望他并且向他訴說了一些長安城淪陷之后的事情。王維聽裴迪說著京城淪陷后的悲慘故事,隨口吟出此詩,宣泄著內心的悲痛。
長安城淪陷后,安祿山到處尋訪以前的樂工,找到了數百名梨園弟子。他在皇宮中凝碧池旁開慶功宴,陳列搜刮來來的大量金銀珠寶,并讓這些樂工奏樂。宴會音樂響起的時候,許多樂工內心十分悲傷,紛紛痛苦流涕。叛軍拿刀逼著梨園弟子演出,并威脅他們說再哭就殺了他們。一位叫雷海清的樂工將樂器摔在地上,放聲痛哭,于是叛軍把他肢解了。
戰爭帶來了無數悲劇,雷海清的故事讓人悲慟不已,但這只是千百萬個戰爭慘劇中的一個。據《舊唐書》記載,長安城中的宮室被燒毀了十分之九,都城中只剩下了一千戶人家,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蕭條:大量的青壯年戰死沙場,廣大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此詩首句以“萬戶”起,但“萬戶”之地,不見繁華,只見野煙。第二句寫到“百僚”,但百官卻無法上朝。前兩句精練地寫出了京城的異動,寫出了戰爭帶來的荒亂。在荒亂的戰爭年代,宮廷陷入一片死寂,這使得凝碧池頭宴會的音樂聲分外刺耳。詩歌沒有直接用到“悲”“愁”等詞,但在京城的一片死寂之中,在叛軍的宴會歌舞聲中,詩人的滿腔悲憤已在言外流出。
安史之亂平定后,因為王維出任偽朝官員之事,要對他論罪。但王維的弟弟王縉在平亂戰爭中立有功勞,并為哥哥求情,裴迪呈上王維在被囚期間作的這首詩歌,以證明王維的心跡。唐肅宗被王維的詩歌感動,被王維的弟弟說服,最終從輕發落了王維,僅對他作降職處理。事實上,王維被俘的責任不在于王維。長安城即將陷落之時,唐玄宗計劃出逃并嚴密封鎖消息,不少宮妃、公主、皇孫都沒有得到消息,以至于難以出逃,甚至后來被追封為皇后、皇太后的唐德宗的生母沈氏,都沒能逃出長安,被叛軍俘虜,最后下落不明。王維能夠活到收復長安、洛陽之時,并得到寬大處理,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幸運者。裴迪甘冒奇險,探望朋友,令人欽佩。
上一篇:王維《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送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