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駱賓王《于易水送人》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7-31 20:50:21

駱賓王

駱賓王(約640~684),字觀光,祖籍婺州義烏(今屬浙江)。幼時人稱神童,七歲便能成詩。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任禮郎。后被貶從軍,于西域戍邊,曾入蜀地征戰(zhàn)云南。儀鳳三年(678)入朝任侍御史,后被誣入獄。出獄后,曾游歷于幽燕并再度從戎。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丞。光宅元年(684),隨徐敬業(yè)于揚州參加兵變,十一月兵敗,下落不明。

于易水送人

【原文】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

當年荊軻就是在這里與燕國太子丹告別,他慷慨激昂,勇往直前去刺殺秦王。如今這些人都已不在,唯有這條易水河絲毫未變,河水依然那么冰冷。

【鑒賞】

駱賓王自幼才學出眾,但仕途坎坷,數(shù)次被貶黜,一生命運多舛。對官場失意的悲憤,對武后王朝的不滿,更堅定了其匡復李唐、成就功名的強烈信念。然而現(xiàn)實中經年累月難有建樹,令詩人難掩心中痛苦,越發(fā)難以自解。這首《于易水送人》,就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當時的苦悶之情。

詩人于易水邊送別友人,隨之想到了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前兩句借用這個典故,意欲抒發(fā)詩人胸懷大志卻難有建樹的悲憤心情。

據(jù)《史記·刺客列傳》記載,戰(zhàn)國末年,為抵御強大的秦國吞并六國之勢,燕國太子丹派遣荊軻行刺秦王。荊軻臨行前,太子丹帶領眾賓客,如高漸離、宋意等人,穿著喪服于易水畔相送。高漸離擊筑(我國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荊軻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畢,“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文中的“此地”即指易水。“壯士發(fā)沖冠”,不僅準確地描述了當時群情激越的悲壯情境,更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敬佩之情。本詩突破了以往以送別為題材的詩歌的常用手法,以對歷史事件的敘述作為開篇,直接抒發(fā)內心激憤的情感,借古喻今,并為后文抒發(fā)感情埋下伏筆。

尾句是全篇的主旨句,詩人觸景生情,以易水聯(lián)結古今,借古人的強烈情感表達內心的憤慨。“已”、“猶”兩個詞作為連接詞,使詩句富有韻律。整句流暢自然,深切的悲壯情懷令人感同身受。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駱賓王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