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香積寺
【原文】
不知香積寺①,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②,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③,安禪制毒龍④。
【注釋】
①香積寺:中國凈土宗的祖庭,唐高宗永隆二年(680年)建,故址在今陜西省長安縣。香積:出自《維摩詰經(jīng)》:“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
②咽危石:咽,低聲哭泣。危:高。
③薄暮:傍晚。曲:隱僻之處。
④安禪:佛教語,指靜坐入定,俗稱打坐。毒龍:《大智度論》中說,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龍,眾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獵人剝皮,小蟲食身,以至身干命終,后卒成佛。后來用“毒龍”比喻“妄心”。
【譯文】
不知道香積寺在哪里,攀登好幾里路,已經(jīng)到達(dá)云中的高峰。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聽到深山里不知何處傳來古寺鳴鐘。山中泉水撞上高峻的石頭,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來也覺得陰冷。黃昏時(shí)來到澄澈偏僻的水潭邊,安然地打坐,抑制心中妄念。
【賞析】
此詩詩題“香積寺”,卻多從山景鋪寫,突出香積寺迥離人世、潔凈玄微的特色。
首句以“不知”起筆,讓讀者隨著詩人的筆墨,一起去尋找深山古寺,“數(shù)里”寫出了路程之遠(yuǎn),“云峰”不但寫出了山之高峻,也道出了人在云端的縹緲之感。因?yàn)椤安恢甭窂剑呀?jīng)行走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正犯愁怎么走的時(shí)候,聽到了遠(yuǎn)處傳來的寺廟鐘聲,指引詩人前行,景色也由尋路時(shí)四下張望的遠(yuǎn)景,轉(zhuǎn)到了山徑邊的近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出語平淡,妙在趣味,而“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語言生新,景物別致。上句“咽”字非常奇巧地傳達(dá)出山間泉水汩汩之聲,而下句巧在搭配。一般陽光下的景物,都是暖色調(diào)的,而詩人卻用“日色”與“冷”搭配,一個(gè)“冷”字就寫出了山林、古寺的幽深。末聯(lián)“薄暮”既點(diǎn)明時(shí)間,又暗寫了頗為費(fèi)時(shí)的山路旅途,“空潭”點(diǎn)明已到寂靜空幽的寺中。在潔凈玄微的寺廟環(huán)境下,詩人安然參禪,心中的妄念都已放下。山寺之景已是極靜,而詩人心中亦是極靜。
康熙年間編著的《全唐詩》中,此詩下注:一作王昌齡詩。王昌齡有《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圣僧塔》詩:“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如彼雙塔內(nèi),孰能知是非。愚也駭蒼生,圣哉為帝師。當(dāng)為時(shí)世出,不由天地資。萬回主此方,平等性無違。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shí)。”但一般認(rèn)為這首詩是王維所作,這首詩的語言風(fēng)格也與王維詩作更為接近。
上一篇:王維《過福禪師蘭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金屑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