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錢少府還藍田
【原文】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賦①,目送老萊衣②。
每候山櫻發,時同海燕歸③。今年寒食酒④,應是返柴扉。
【注釋】
①平子賦:比喻文章精美,或詠歸隱及哀愁。東漢張衡字平子,曾作《歸田賦》,希望“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拋開榮辱,退隱田園。
②老萊衣:老萊子穿著彩衣娛戲,以使父母開心。《列女傳·楚老萊妻》載:“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于親側。”
③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于南方,須渡海而至,故名。
④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兩日。一說為紀念介之推。相傳春秋時晉文公負其功臣介之推。介之推憤而隱于綿山。文公悔悟,燒山逼令出仕,介之推抱樹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約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謂之寒食。一說據《周禮·秋官·司烜氏》載“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認為禁火為周的舊制。
【譯文】
草色日漸青翠美好,向桃源去的人稀少。手持張衡的《歸田賦》,目送像老萊子那樣孝順的人離去。(您回到山中)經常等著山中櫻桃花綻放,時時與燕子一同回家。今年寒食節飲酒的時候,您應該已經回到鄉村柴門故居了吧。
【賞析】
錢少府,即錢起,“大歷十才子”之一。這首詩大約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當時安史之亂戰局越來越有利于唐朝官軍,朝廷官員對于朝政多有積極的期待,王維起筆“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一方面是寫春景,另一方面也帶有一定的隱喻意味:因為朝廷形勢如春草般復蘇,日漸繁榮,歸隱去桃源的人越來越少。那么錢起為什么要在這時候回到鄉村去呢?下文第四句以“老萊衣”的典故,說明錢起是為了奉養父母,盡孝道,所以才歸鄉的。比之王維年輕時直接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濟上四賢詠·崔錄事》“余欲共乘桴”)的典故,王維在此詩中的措辭謹慎、妥帖。五、六兩句以簡練清秀之筆,寫出田園情趣。末句想到寒食節時眾人出游飲酒,而錢少府此時應該在家鄉的村居中,無法參加酒會。錢少府尚未離去,詩人已經頗為不舍,為不能與友人聚飲感到遺憾。
上一篇:王維《送邢桂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送韋評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