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評事
【原文】
欲逐將軍取右賢①,沙場走馬向居延②。遙知漢使蕭關外③,愁見孤城落日邊。
【注釋】
①右賢:漢時匈奴貴族有“左賢王”“右賢王”之號,右賢王省稱為“右賢”。漢武帝元朔五年,衛青北伐匈奴,圍困右賢王,右賢王獨自同他的愛妾、衛兵逃跑,衛青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余人,部眾一萬五千人,以及大量牲畜。
②沙場:指戰場。走馬:騎馬疾走;馳逐。居延:地名,漢有居延澤,唐后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
③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為自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沖。
【譯文】
想要追隨將軍攻取右賢王,在戰場向著居延海騎馬奔馳。可以想見韋評事作為漢使在蕭關之外,愁苦地看到城池孤獨地聳立在落日邊。
【賞析】
詩人作詩送別去邊關的韋評事。此詩首兩句為其壯行,贊美朋友想要報效邊關的志向:想跟隨將軍捉到敵人首領,驅馬千里奔向遙遠的邊城。末兩句以“遙知”一語,點明是詩人對于遠行邊關朋友的想象。朋友雖然心志雄壯,但想來孤身在遙遠的邊城,一定十分想念家鄉。無論是建功立業的壯志,還是惆悵悱惻的鄉愁,都融入到了壯麗而凄美的邊城落日之中。詩人以代人設想的手法,既與遠行的朋友共情通感,又從側面展現了詩人對朋友的關懷與擔憂。詩歌巧妙地將韋評事的心懷與詩人的情思結合在一起,而這種結合,正得益于詩人代人設想的寫法。
唐代的許多絕句都使用了代人設想的寫作技巧。如王維“遙知漢使蕭關外”(《送韋評事》)、“遙知兄弟登高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與王昌齡“憶君遙在湘山月”(《送魏二》),都以第三句代人設想出遠道情景,這種表達方式已經形成一種巧妙的送別詩體例。
上一篇:王維《送錢少府還藍田》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題友人云母障子》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