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從弟蕃游淮南 ①
讀書復騎射,帶劍游淮陰。
淮陰少年輩,千里遠相尋。
高義難自隱 ② ,明時寧陸沉。
島夷九州外,泉館三山深。
席帆聊問罪,卉服盡成擒。
歸來見天子,拜爵賜黃金。
忽思鱸魚膾,復有滄洲心 ③ 。
天寒蒹葭渚,日落云夢林。
江城下楓葉,淮上聞秋砧。
送歸青門外,車馬去骎骎。
惆悵新豐樹,空馀天際禽。
【校】
①《文苑英華》作“送從叔游淮南座上成”。
②自,《文苑英華》作“為”。
③洲,《文苑英華》作“江”。
【注】
淮南: 按《唐書·地理志》:淮南道蓋古揚州之域,揚、楚、滁、和、廬、壽、舒、安、黃、申、光、蘄,為州十二。
高義: 《史記·廉頗傳》:“徒慕君之高義也。”
陸沉: 《莊子》:“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子路曰:‘是稯稯何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郭象注:“陸沉,人中隱者,譬無水而沉也。”
島夷: 《尚書》:“島夷卉服。”孔穎達《正義》:“島夷,南海島上之夷也。”
泉館: 泉館,謂泉客所館,即鮫人之室。《述異記》:“鮫人,又名泉客。”
三山: 《史記》:“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常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
席帆: 木華《海賦》:“維長綃,掛帆席。”李善注:“隨風張幔曰帆,或以席為之。”
卉服: 孔穎達《尚書正義》:“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布名,用葛為之。左思《吳都賦》云‘蕉葛升越,弱于羅紈’是也。”顏師古《漢書》注:“卉服,絺葛之屬。”
鱸魚膾: 《晉書》:“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羮、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云夢: 《周禮》:“荊州其澤藪曰云夢。”鄭康成注:“云夢在華容。”《爾雅》:“十藪,楚有云夢。”郭璞注:“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孔安國《尚書》傳:“云夢之澤在江南。”《左傳》宣四年:“夫人使棄諸夢中。”杜預注:“夢,澤名。江夏安陸縣東南有云夢城。”又《傳》昭四年:“王以田江南之夢。”杜注:“楚云夢跨江南北。”又《傳》定四年:“楚子涉 (睢) 〔雎〕濟江,入于云中。”杜注:“入云夢澤中,所謂江南之夢也。”《漢書·地理志》:“南郡:華容,云夢澤在南。”《后漢書》:“華容:侯國。云夢澤在南。”《水經注》:“監利縣,晉武帝太康五年立。縣土卑下澤,多陂池。西南自州陵東界,徑于云杜、沌陽,為云夢之藪矣。韋昭曰:‘云夢在華容縣。’按,《春秋》魯昭公三年:‘鄭伯如楚,子產備田具,以田江南之夢。’郭景純言‘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杜預云:‘枝江縣、安陸縣有云夢,蓋跨川亙隰,兼苞勢廣矣。’”《史記索隱》“云夢”:“裴骃云:‘孫叔敖激沮水,作此澤。’張揖云:‘楚藪也,在南郡華容縣。’郭璞云:‘江夏安陸有云夢城,南郡枝江亦有云夢城,華容縣又有巴丘湖,俗云即古云夢澤也。’則張揖云在華容者,指此湖也。”《元和郡縣志》:“安州云夢縣本漢安陸縣地,后魏大統末,于云夢古城置云夢縣,云夢澤在縣西七里。”成按:諸說不同,合而觀之,云夢本二地。觀《禹貢》“云土夢作乂”之文,及《左傳》之析言云夢,其義顯矣。后人謂云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亦據傳中“江南之夢”而言。而孔安國以為云夢皆在江南,杜元凱以為云中即江南之夢,是又一說矣。然云與夢地雖異,號界則相接,故或稱云,或稱夢,或合稱云夢,其地修廣,跨江之南北,共為一藪。《春秋文耀鉤》謂“大別已東,雷澤、九江、衡山皆云夢”,司馬相如《子虛賦》謂“云夢方九百里”,酈道元謂其“跨川亙隰,兼包勢廣”者,良非虛語。至于名號相沿,或城或縣,皆名云夢者,乃后人因地借稱,非楚藪全區之謂也。顏延年詩:“卻倚云夢林,前瞻京臺囿。”
骎骎: 毛萇《詩傳》:“骎骎,驟貌。”
新豐: 《太平寰宇記》:“新豐故城在雍州昭應縣東一十八里,漢新豐縣也。漢七年,高祖以太上皇思東歸,于此置縣,徙豐人以實之,故曰‘新豐’;并移枌榆、舊社、街衢、棟宇,一如舊制,士女老幼,各知其室,雖雞犬混放,亦識其家焉。”《雍錄》:“唐新豐縣在府東五十里,凡自長安東出而趨潼關,路必由此。”庾肩吾詩:“遠聽平陵鐘,遙識新豐樹。”
成按:劉昫《唐書》本紀:“開元二十年九月,渤海靺鞨寇登州,殺刺史韋俊,命左領衛將軍蓋福順發兵討之。”又《北狄列傳》:“渤海靺鞨王大武藝遣其將張文休,率海賊攻登州刺史韋俊。詔遣門藝往幽州征兵以討之,仍令太仆員外卿金思蘭往新羅發兵以攻其南境。屬山阻寒凍,雪深丈馀,兵士死者過半,無功而還。”詩中所云島夷、泉館、席帆、問罪,疑蕃于是時從諸將泛海往攻者也。至所謂拜爵者,即唐制之勛官也。勛官凡十二等,有柱國、護軍、輕車、騎都尉、驍騎、飛騎、云騎、武騎諸名,征戍勤勞則授之,初無職任。所謂賜金者,乃軍旋勞賞之事,猶《木蘭詞》云“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賜物百千強”,蓋詩人溢美之語也。或疑是時軍出無功,安得有拜爵、賜金之事者,無乃近于固歟。
上一篇:王維《送嚴秀才還蜀》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送元中丞轉運江淮》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