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龍鐘一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注】
龍鐘: 《埤蒼》:“龍鐘,行不進貌。”
義心: 《楞伽經》:“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
空病空: 《維摩詰經》:“得是平等,無有馀病,惟有空病,空病亦空。”鳩摩羅什注:“上明無我無法,而未遣空。未遣空,則空為累,累則是病,故明空病亦空也。”
天眼: 《法苑珠林》:“昔佛在世時,諸弟子中阿那律天眼第一,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微細,無幽不睹。”《翻譯名義》:“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凈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諸色無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種,一從報得,二從修得。”又云:“凡是天眼,遠近皆見,前后內外,晝夜上下,悉皆無礙。”
法身: 僧肇《維摩詰經注》:“經云:法身者,虛空身也。無生而無不生,無形而無不形。超三界之表,絕有心之境。陰入所不能攝,稱贊所不能及。寒暑不能為其患,生死無以化其體。故其為物也,微妙無象,不可為有;備應萬形,不可為無;彌綸八極,不可為小;細入無間,不可為大。故能入生出死,通洞乎無窮之化,變現殊方,應無端之求。此二乘之所不識,補處之所不睹。況凡夫無目,敢措思于其間哉?聊依經誠言粗標其玄極耳。然則法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豈可近舍丈六而遠求法身乎?”《涅槃經》:“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斷取一切十方無量諸佛世界,悉內己身。其中眾生悉無迫迮,亦無往返及住處想。”
同詠裴迪
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
鳥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
煩暑自茲退 ① ,清涼何所求。
【校】
①退,顧可久本作“適”。
【注】
安禪: 《佛報恩經》:“山林樹下,安禪靜默。”
不染: 《維摩詰經》:“法名無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華嚴經》:“不染世間一切法,而不斷世間一切所作。”
上一篇:王維《休假還舊業便使》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夷門歌》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