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雙調,各五句,上下片同調,逢二、三、五句押平聲韻。常見的《臨江仙》的體式有三種:一種是五十八字,如晏幾道《臨江仙》;一種是六十字,如蘇軾《臨江仙》,上下開篇第一句由六字增為七字;第三種也是五十八字,在第二種基礎上,上下片的第四句減為四字。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①。去年春恨卻來時②,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③。
記得小蘋初見④,兩重心字羅衣⑤,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⑥。
注釋
①“夢后”二句:寫夢醒后室內的寂寞景象,暗示醉夢中的歡情消失了。
②“去年”句:去年離別時的悵恨隨著春天的到來又涌上心頭。
③“落花”二句:以雙燕反襯人的孤獨。出自五代翁宏《宮詞》。
④小蘋:一位歌女的名字。
⑤兩重心字羅衣:印有兩重心字圖案的羅衣,寓意心心相印。
⑥彩云:指小蘋。
賞析
這首詞寫作者對歌女小蘋的懷念。“夢后樓臺高鎖”,“夢”是晏幾道詞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詞,所以有研究者說晏幾道是沉醉在睡夢中的詞人。李煜也常常寫到“夢”,而他的所有的“夢”幾乎都是往日繁華之“夢”、歸國之“夢”,如“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晏幾道則以“夢”寫盡相思中的種種婉曲深刻的情感體驗。李煜的夢以強烈的今昔對照震撼人心,而晏幾道的夢以執著的深情打動人心。“去年春恨卻來時”。又是春天,去年的春天到來時,也帶來了去年的春恨。這也就是馮延巳“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的意思。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詩意的春愁當中的相思之情。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臨江仙》里的代表句,但實際上原文搬用了五代翁宏《宮詞》里的句子:“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愁向夕,蕭颯暮蟬輝。”為什么少有人知翁宏詩,而晏幾道的原文引用,不僅沒有人質疑他剽竊,反而一經使用便點鐵成金,獲得一片贊譽之聲?
詞和詩有著不同的話語系統、意象特征和意境。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體制,體制包括語言、句式、節奏、是否入樂等。作為案頭文學來說,詩和詞在句式、平仄上有不同的要求,這是不可改變的硬性規定,而相對軟性的是詞和詩在語言表達上的不同,相對來說,詞比較柔婉,而詩更雄健。當然,詩也可以有陰柔之美,但詞和詩一般來說還是有著不同的審美要求、不同的語辭意象,并進而形成不同的意象群和境界。比如小橋、流水、畫屏、簾櫳、雕欄、斜陽、細雨、煙柳、畫橋、翠幕,這樣的語辭就往往更多的被用在詞中。宮詞是一種頗為接近詞的詩歌類別,多寫后宮女子的愁怨,這首詩寫女子的春愁,是宮詞常見的題材,藝術表現上并無新意,且沒有形成完整的意境;晏幾道的詞,則寫落花、微雨、雙燕、形單影只的人,在樓臺簾幕間徘徊低吟,便形成更為渾融、婉約的詞境,所以這兩句在翁宏詩中湮沒無聞,而到了晏幾道的詞中,就如同自然天成的好句子。
下片寫作者對小蘋的回憶。“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初見的美好根深蒂固地刻在心上。當時的小蘋,穿著印有兩重心字圖案的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指小蘋的善彈琵琶,也指他們二人借音樂傳情達意。“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最后兩句以一種明朗的色彩、飄逸的畫面定格小蘋的形象。相比姜夔的句子:“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同樣是寫所愛的女子在月色下的形象,姜夔的深情冷筆和晏幾道的深情彩筆一望而知。不過,晏幾道的這兩句,在表面燦爛的語辭下,同樣有著深沉的悲劇感。李白的《宮中行樂詞》說:“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白居易的《簡簡吟》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而后來曹雪芹《紅樓夢》為晴雯所寫判詞正可算作這兩句的一個注解:“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歌舞散盡,往事如夢,與晏幾道的很多詞一樣,懷念那些美麗的女子,也就是懷念他曾經的美好生活。而最后,一切如彩云般化為虛空,只剩明月映照孤寂。
上一篇:晏幾道詞《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賞析、解讀作品表達情感?
下一篇:晏幾道《臨江仙》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