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導讀】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寫的是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蒼涼而不失慷慨,悲傷而不失豪壯,充分表現了盛唐邊塞派詩人的廣闊胸懷。
【原詩】
黃河遠上白云間①,一片孤城萬仞山②。
羌笛何須怨楊柳③,春風不度玉門關④。
【注釋】
①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②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八尺。“萬仞”形容山很高。③羌笛:唐代羌族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北朝樂府《梁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曲,歌詞云:“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后人詩中往往將吹笛、折柳、怨別三者聯系起來。此處是寫羌笛吹奏《折楊柳》之曲,曲聲哀怨而抒怨別之情。④度:越過。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譯詩】
萬里黃河的源頭高入白云之端,
一座孤城四周環抱著萬仞高山。
不必埋怨羌笛奏出的哀婉曲調,
春風從來就越不過這玉門雄關。
【賞析】
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之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奔流出來。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特定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作者寫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涌澎湃的黃河發源于云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一片”這里即“一座”的意思。第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須怨”這種寬解語,委婉、深沉而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詩的絕唱。
此外,這首詩描寫了祖國西北的山川、孤城、關隘,尤其“春風不度”一句還寫出了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因此又被視為古代“地理詩”的代表作。
上一篇:《王之渙登鸛雀樓①》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