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題解】
本篇選自《樂章集》卷下。
望海潮,詞牌名。始見于柳永《樂章集》。調名當是以錢塘作為觀潮勝地而取意。雙調,平韻。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1),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2)。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4),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5)。
【注釋】
(1)江吳:錢塘位于錢塘江北岸,舊屬吳國。隋、唐時為杭州治所,五代吳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吳都會。一作“三吳”。(2)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塹,溝。古代偏安南方的國家以長江作為阻擋北方敵人的天塹。(3)重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里湖、外湖,故云。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4)高牙:軍前大旗,高級將領用的旗幟。(5)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這里代稱朝廷。
【導讀】
《望海潮》是描繪北宋時期杭州景象的。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首先把杭州的情況做個總的、概括的介紹:“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江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吳越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詞的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和水兩個方面。這首詞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景色和繁榮太平景象,贊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
【思考】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對你有何啟示?
2.《望海潮》詞在當時頗負盛名。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此詞流播,金主(完顏)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說后來金朝發動南侵是因為這首詞,本不足信。然北宋士夫流連、沉湎于歌舞嬉游之樂,不思安危,這是不是導致敗亡的原因之一呢?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和評價這首詞?
上一篇:《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閱讀理解
下一篇:柳永《一寸金(井絡天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