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宮[1]
【原文】
紫泉宮殿鎖煙霞[2],欲取蕪城作帝家[3]。
玉璽不緣歸日角[4],錦帆應是到天涯[5]。
于今腐草無螢火[6],終古垂楊有暮鴉[7]。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8]。
【注釋】
[1]隋宮:指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所建的行宮。
[2]紫泉:司馬相如《上林賦》:“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碧瞥芾顪Y諱,改“紫淵”為“紫泉”。此以紫泉代指長安。
[3]蕪城:鮑照過廣陵,見故城荒蕪,作《蕪都賦》。蕪城成為江都的別名。
[4]玉璽:皇帝的玉印。日角:額角突出,古人以為此乃帝王之相。此處指唐高祖李淵。《舊唐書·唐儉傳》:“高祖乃召入,密訪時事,儉曰:‘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p>
[5]錦帆:隋煬帝所乘的龍舟,其帆用華麗的宮錦制成。《開河記》:“帝自洛陽遷駕大梁,詔江淮諸州造大船五百只……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堤至淮口,聯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里?!?/p>
[6]腐草無螢火:《禮記·月令》:“腐草為螢?!惫湃艘詾槲灮鹣x是腐草變化出來的。《隋書·煬帝紀》:“大業十二年,上于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照巖谷。”
[7]垂楊:《開河記》:“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爭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楊柳姓楊,曰楊柳也?!薄端宄奂o》:“煬帝自板渚引河道作御道,植以楊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8]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陳后主所創,歌詞綺艷。《隋遺錄》載隋煬帝在江都,“昏湎滋深,往往為妖祟所惑。嘗游吳公宅雞臺,恍惚間與陳后主相遇。后主舞女數十許,中一人迥美,帝屢目之,后主云:‘即麗華也?!蛘堺惾A舞《玉樹后庭花》。麗華徐起,終一曲?!?/p>
【譯文】
長安的宮殿煙云繚繞,隋煬帝想要將江都作為帝都。如果不是李淵得到了皇位,隋煬帝所乘的龍舟應該到達了天涯。隋煬帝當年搜盡流螢,如今宮殿的腐草早已不生螢火,永遠只有低垂的楊柳和黃昏時歸巢的烏鴉。隋煬帝如果在黃泉之下遇到陳后主,難道會再次欣賞亡國之曲《玉樹后庭花》嗎?
【賞析】
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生前極盡豪奢,荒淫無度,大興土木,終至亡國。詩人詠史吊古,用華潤的筆調諷刺隋煬帝的荒唐之舉,以告誡后來者。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寫隋煬帝貪戀享受,隨心所欲,流連江都不忍歸京的丑態?!白先薄盁熛肌鄙识岥悏艋?,謂宮殿豪華,著一“鎖”字,君王欲廢棄之心而盡出,突出隋煬帝不務政事,放縱享樂。“欲取蕪城作帝家”自然道出,純敘事而不點破,諷刺之意更濃。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設想如果不是內亂,隋煬帝之行不會止于江都,極力渲染其奢侈昏庸,諷刺之意已含之。“不緣”“應是”一氣呵成;“日角”“天涯”二詞既切事實,又關合景物,工整雅麗,而整句又不失慷慨激昂,可氣、可嘆、可笑皆寄寓其中。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借當初與隋煬帝生前密切相關的螢火、楊柳兩種事物的衰敗,暗示一個王朝滅亡之后的滿目荒涼、觸目驚心。“于今”“無”的,昔日當有;“終古”“有”的,昔日必無。流水對中蘊含著今夕對比及榮盛與衰敗對比,二者組合為多重對比,對比強烈,發人深省。金圣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于今’妙!只二字,便是冷水兜頭驀澆。‘終古’妙!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線斷,直更不須‘腐草’‘垂楊’之十字也?!?/p>
頸聯已渲染亡國之慘狀,讓觀者為之痛心。尾聯借用隋煬帝夢陳后主典故,想象二人于黃泉重逢繼續歡游聽曲的場景,轉折玄妙,寫出了隋煬帝的死不悔改、冥頑不靈的昏庸本性。本有陳后主之前事之鑒,隋煬帝卻依然我行我素,詩人的痛怒之情皆凝于“豈宜”二字,富有氣勢,節奏鏗鏘有力,深刻有力地批判酒色亡國,寄寓著詩人對國家的熱愛與擔憂。
上一篇:李商隱《重過圣女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隨師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