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陶淵明《述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1:32:23

述酒

【原文】

重離[1]照南陸,鳴鳥聲相聞[2]。秋草雖未黃,融風(fēng)[3]久已分。素礫[4]皛[5]修渚[6],南岳[7]無馀云。豫章[8]抗高門,重華固靈墳[9]。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神州獻(xiàn)嘉粟,西靈[10]為我馴。諸梁[11]董[12]師旅,芊勝[13]喪其身。山陽[14]歸下國,成名猶不勤。卜生[15]善斯牧,安樂[16]不為君。平王[17]去舊京,峽中納遺薰[18]。雙陽[19]甫云育,三趾[20]顯奇文。王子[21]愛清吹,日中翔河汾。朱公[22]練九齒[23],閑居離世紛。峨峨西嶺[24]內(nèi),偃息常所親。天容[25]自永固,彭殤非等倫[26]。

【注釋】

[1]重離:離(六十四卦之一),意指太陽。

[2]鳴鳥聲相聞:意指東晉初期王導(dǎo)、庾亮、陶侃等名臣。《詩經(jīng)·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3]《左傳·昭公十八年》:“是謂融風(fēng),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融風(fēng):立春后的東北風(fēng)。同時,融,在這里暗指司馬氏(東晉王朝)。

[4]素礫:白色的小石子。礫,碎石。《楚辭·惜誓》:“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5]皛(xiǎo):皎潔,明亮。

[6]修渚:修長的小州。《詩經(jīng)·召南·江有汜》:“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

[7]南岳:衡山。晉元帝即位詔云:“遂登壇南岳。”

[8]豫章:郡名。義熙二年(406年),劉裕拜豫章郡公。

[9]靈墳:舜帝葬于九嶷(yí)山,在湖南零陵。此句暗指劉裕廢恭帝為零陵王。

[10]西靈:或為四靈,即龍鳳麟龜。劉裕受禪書曰:“四靈效瑞。”

[11]諸梁:指沈諸梁,戰(zhàn)國時楚人,封葉公。《史記·楚世家》:“會葉公來救,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

[12]董:統(tǒng)帥。

[13]芊勝:羋(mǐ)勝,其人為楚國王族,為楚惠王所殺。影射桓玄篡晉為楚,終為劉裕所殺。

[14]山陽:指山陽公劉協(xié)。曹丕登大統(tǒng),廢漢獻(xiàn)帝劉協(xié)為山陽公。

[15]卜生:指卜式。《漢書·卜式傳》:“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全句暗諷劉裕誅殺異己。

[16]安樂:此指安樂公劉禪。

[17]平王:雙關(guān)語。遠(yuǎn)指東周第一位王周平王,近指桓玄廢安帝為平固王。

[18]峽中納遺薰:《莊子·讓王》:“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國無君,求王之搜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據(jù)說劉裕聽聞讖言,曰孝武之后尚有二君,時為安帝,故劉裕廢之,以立恭帝,以合二君之讖。

[19]雙陽:《晉書·孝武帝本紀(jì)》:“初,簡文帝見讖云:‘晉祚盡昌明。’”雙陽,雙日,意指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然此種解讀有些勉強,且不合邏輯。姑且以“重日”釋“雙陽”。

[20]三趾:三足烏。

[21]王子:王子晉,為周靈王太子。作者刻意隱去“晉”字。

[22]朱公:陶朱公范蠡,此處為作者隱隱以“陶”自指。

[23]九齒:九,多。齒,壽。九齒,長壽。

[24]西嶺:西山,代指伯夷、叔齊。

[25]天容:天賜的容顏,身體發(fā)膚。

[26]彭殤非等倫:長壽的彭祖與夭折的兒童不可相提并論。王羲之《蘭亭集序》:“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譯文】

當(dāng)太陽照耀在南方的土地上,鳳鳥紛紛鳴和。秋草雖然沒有枯萎,春風(fēng)早已不再。白色的小石子在長長的堤壩上閃耀著色澤,晉元帝登基的南岳之上,也已經(jīng)不見了紫色的祥云。豫章郡公與高門大姓對抗,舜帝也葬于零陵。流著眼淚,感慨滿懷,側(cè)耳聆聽著雄雞報曉。神州大地獻(xiàn)出祥瑞的嘉禾,龍鳳麟龜?shù)认槿鹬镆布娂姮F(xiàn)世。沈諸梁率軍出征,楚國的公子羋勝戰(zhàn)敗自刎。山陽公劉協(xié)被廢,曹丕已然成就帝業(yè),對此漠不關(guān)心。篡位者一如卜式善牧,安樂公劉禪便也不再是君主。周平王離開了豐鎬舊都,王子搜藏在洞穴中被艾草薰出。云上重日,三足之鳥等異相帶來改朝換代的消息。王子晉喜歡跨鶴吹簫,正午時分翱翔在汾水之濱。陶朱公修養(yǎng)長生之術(shù),他離群索居,遠(yuǎn)離世俗的紛爭。巍峨的西山之上,有伯夷、叔齊兩位先賢在休憩。上蒼賦予的容顏自應(yīng)該永久地保持,彭祖與殤子不可相提并論。

【賞析】

這首詩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即公元421年,作者五十七歲。同年九月,已遜位的晉恭帝司馬德文被劉裕逼死。陶淵明悲憤之下作了《述酒》,表面上是寫酒,實際上暗諷時政。也是因為政治原因,這首詩不得不寫得如此隱晦。

在詩的開頭作者追憶道:“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這一句頗為開闊,也有著很重的指向。重離,即周易中的離卦,象征火,暗喻永嘉南渡,而南方對應(yīng)火,事實上,在王導(dǎo)、謝安這些“鳴鳥”的努力下,東晉也持續(xù)了百年以上。“鳴鳥聲相聞”也隱喻著《離騷》中“恐鵜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在這里,“鳴鳥”指的是桓玄、劉裕他們。

然而“秋草雖未黃,融風(fēng)久已分”,這句寫得很隱晦。“融風(fēng)”即春風(fēng),也可以解釋為祝融氏的后人,即晉朝的司馬氏。因而這句詩可以解讀為晉朝沒有更多良臣的輔佐。

“素礫皛修渚,南岳無馀云”,永嘉南渡后,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在即位詔書上有“登壇南岳”的字樣,而前面一句“素礫皛修渚”暗喻東晉自建國之初就不穩(wěn)定,從王敦、蘇峻到桓氏父子再到劉裕,終于,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豫章,指的是豫章郡公劉裕。高門,指的是王謝桓庾這些大家族。《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楚師還自徐,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對應(yīng)當(dāng)時,就是吳人(晉朝皇族)打敗了楚人(劉裕),可能詩人還對司馬氏的復(fù)辟抱有一絲希望。而“重華固靈墳”則從理想回到現(xiàn)實中來。畢竟,晉朝末代皇帝已經(jīng)不在了,晉朝已覆滅了。

作者只得“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雄雞仍然報曉,只是江山異代,朱顏已改。“神州獻(xiàn)嘉粟,西靈為我馴”,“西靈”實為“四靈”,指龍鳳麟龜,此刻,陶淵明是有亡國之慟的。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葉公(諸梁)打敗了白公勝(羋勝,或這首詩中的芊勝),迎回楚惠王,影射了劉裕打敗桓玄,迎回晉安帝,可能也進一步地希望有人打敗劉裕,重新立晉朝皇族的遠(yuǎn)支為帝。

作者再度用典,“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意指前漢獻(xiàn)帝、后來的山陽公劉協(xié)和魏文帝曹丕的關(guān)系。其中“成名猶不勤”暗諷曹丕和劉裕的區(qū)別。而“卜生善斯牧,安樂不為君”,以卜式善牧的道理和劉禪安分守己的事實進一步諷刺劉裕對于前朝皇族的趕盡殺絕。

“平王去舊京”,一語雙關(guān),兼指周平王姬宜臼與晉安帝司馬德宗,無論是哪一位帝王,面臨的都是臣強主弱的局面。所以不難理解緣何“峽中納遺薰”,在陶淵明而言,這兩位帝王不僅身處于弱勢的環(huán)境,而且對于帝位或王位,他們也很淡泊甚至排斥。

“雙陽甫云育”,在筆者看來,可以將“雙陽”解釋為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也可以解釋為司馬曜的兩個兒子:安帝司馬德宗與恭帝司馬德文。而“三趾顯奇文”,一方面如注釋所言,代表三足烏降臨的祥瑞,另一方面,可能更深地意寓晉朝最后的三位帝王(孝武帝,安帝,恭帝)的疏失,使得劉裕坐大了。須知,在孝武皇帝時,是謝安為丞相,他的侄子謝玄創(chuàng)建了北府兵,而劉裕,恰恰出身于北府兵。“三趾顯奇文”在這種解讀下,變成了一種諷刺,不僅是對于晉室皇族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針對作者自己的。

以下的八句,則開始了“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yuǎn)逝以自疏”(《離騷》)式的想象。

“王子愛清吹,日中翔河汾”,王子晉(一說作者故意隱去“晉”字)在逍遙自在地游玩,而“朱公練九齒,閑居離世紛。峨峨西嶺內(nèi),偃息常所親”,則加深了讀者對于這種寥廓心情的感受。作者渴望伯夷、叔齊式的隱居,即“不食周粟”,以與世間相隔絕乃至相忘于江湖,但是顯然沒有做到。在陶淵明看來,易姓改號謂之亡國,需要負(fù)責(zé)的僅僅是皇族和貴族,倫理綱常顛倒則為亡天下,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陶淵明踐行著這一規(guī)律。他是一個文人,不能上陣殺敵,至少可以口誅筆伐,盡管寫得很隱晦。

“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關(guān)于人的問題,作者給出了未知的態(tài)度。除此之外,國亦如此。

南宋湯漢注解陶詩《述酒》:“晉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恭帝為零陵王,明年以毒酒一罌授張祎,使鴆王,祎自飲而卒。繼又令兵人逾垣進藥,王不肯飲,遂掩殺之。此詩所為作,而以《述酒》名篇也”。為本詩增添了些許歷史的殘忍與悲壯。

作者分為以下層次來寫:東晉成立,式微,篡逆不斷,從建國初的王敦到晉朝的終結(jié)者劉裕,然后寫到了自孝武帝以后的尷尬,最后表達(dá)了歸隱的志向。

同樣是亡國,作者沒有文天祥的“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彷徨,也沒有夏完淳的“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的悲憤。有的僅僅是亡國后極其隱晦的哀慟。對于陶淵明而言,與其說是亡國,不如說是一個后世君主和前朝亡國之君并存的時代結(jié)束了。

品詩文網(wǎng)
導(dǎo)航:品詩文網(wǎng) > 詩集 > 陶淵明 > 當(dāng)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