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金①(井絡(luò)天開)
【原詞】
井絡(luò)天開②,劍嶺云橫控西夏③。地勝異④、錦里風(fēng)流,蠶市繁華⑤,簇簇歌臺舞榭⑥。雅俗多游賞⑦,輕裘俊⑧、靚妝艷冶⑨。當(dāng)春晝,摸石江邊⑩,浣花溪畔景如畫?。
夢應(yīng)三刀?,橋名萬里?,中和政多暇?。仗漢節(jié)、攬轡澄清?。高掩武侯勛業(yè),文翁風(fēng)化?。臺鼎須賢久?,方鎮(zhèn)靜?、又思命駕。空遺愛?,兩蜀三川?,異日成嘉話?。
【注釋】
①《一寸金》:詞牌名。《樂章集》入“小石調(diào)”,即“中呂商”。
②井:星宿名,即井宿,古時二十八宿之一。絡(luò):籠罩。古時會按照天空星宿位置劃分地上相應(yīng)區(qū)域,井星恰好對應(yīng)蜀地,所以井絡(luò)指蜀地。
③劍嶺:指大小劍山,位于川陜之間,中有劍閣,勢為天險。控,控制。西夏:宋朝時黨項羌所建的政權(quán),它和遼、金先后與宋鼎峙。
④勝異:與他處不同的奇麗。錦里:地名,在四川成都市南,后泛指成都。風(fēng)流:風(fēng)物奇異美妙。
⑤蠶市:買賣蠶具的集市。成都自古盛產(chǎn)蠶桑,古時將其稱為蠶市。
⑥簇簇:一叢叢的。
⑦雅俗:風(fēng)雅之士與流俗之人。游賞:游覽觀賞。
⑧輕裘:輕暖的皮衣。這里代指富貴或權(quán)貴之人。俊:英俊的少年。靚妝:漂亮的打扮,此代指美女。
⑨艷冶:艷麗。
⑩摸石:據(jù)《月令廣義》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占生子之兆。得石者男,得瓦者女。
?浣花溪:又名百花潭,位于成都市西郊,屬于錦江的支流。
?夢應(yīng)三刀:《晉書王浚傳》:“浚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浚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果遷浚為益州刺史”后常用為官吏升調(diào)的典故。益州,所治為今成都市。
?橋名萬里:萬里橋位于成都市南錦江上。三國時蜀費祎出使吳,諸葛亮在此處踐行,祎曰:“萬里之路,始于此橋。”因此而得名。
?“中和”句:意為以中庸之道理政,萬物和諧,政事十分閑暇。
?仗漢節(jié):這里指奉旨赴任,管理蜀地。仗,執(zhí)持。節(jié),符節(jié),古代使者所持,以作憑證。攬轡(pèi)澄清:《后漢書范滂傳》:“時冀州飲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謗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用來指官吏初到任即能澄清政治,穩(wěn)定局面。
?“高掩”二句:超過了諸葛亮治理蜀地的功勛和文翁在蜀推行教育感化的業(yè)績。武侯,諸葛亮的封號。文翁,漢廬江舒(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景帝時擔(dān)任蜀郡守,于成都市中辦起官學(xué),招屬縣弟子入學(xué)。風(fēng)化,舊指教育感化。
?臺鼎:古代稱三公或宰相為臺鼎。此指朝廷。須:等待。
?鎮(zhèn)靜:安定。命駕:意為啟程出發(fā)。
?空:只,僅。遺愛:此指將仁愛遺留于蜀地。
?兩蜀三川:泛指蜀地。兩蜀,指東蜀、西蜀。三川,唐以劍南東、劍南西、山南西三道為三川。
?異日:他日,來日。
【譯文】
處于井絡(luò)分野的益州,其地有大、小劍山,似與云天接,地勢險要,乃防控西夏國的一道天然屏障。成都地勢優(yōu)越獨特,錦官城內(nèi)風(fēng)光景物更是奇異美妙,正值城內(nèi)蠶市昌盛之時,到處都有歌臺舞榭,歌曲聲與喧囂聲不絕于耳。城內(nèi)游覽的觀光客眾多,文人雅士市井小民均在其間,輕裘肥馬的英俊少年,打扮入時,嬌艷美麗的女子,在摸石江邊、浣花溪畔流連,看上去如同一幅美麗的圖畫。
您高升的夢已然應(yīng)驗,您的萬里鵬程也于此處展開。自從您赴任益州太守以來,政治清明,四境無事,百姓安居樂業(yè),萬物和諧。自從你上任以來,沒過多久便讓蜀地局面穩(wěn)定,政通人和,功勛之高勝過諸葛武侯,而且您還像文翁一般,教化子民。但是朝廷宰輔之位等待賢才已久,因此你剛剛使這里安定,就又被另授重任。離開蜀地回到朝廷,以后也會成為一段佳話。
【賞析】
這是一首獻給蜀地地方官員的作品,雖然里面不乏“貢諛”的成分,但其以賦體形式極力鋪陳,景物風(fēng)情的描繪、對句和典故的運用都極其優(yōu)秀。
詞的上片著重描寫了蜀地的自然風(fēng)光與風(fēng)土人情。“井絡(luò)天開,劍嶺云橫”,突出了蜀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地勢的險峻。“井絡(luò)”“劍嶺”暗扣蜀地,“天開”“云橫”“控西夏”,寫得頗有氣勢。“地勝異”以下則將筆墨多放在了寫成都風(fēng)物的奇特上。“簇簇歌臺舞榭”六字又托起一組四字對句——“錦里風(fēng)流,蠶市繁華”,將成都城市的繁榮之景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錦里”“蠶市”均是成都古時的稱謂,如此稱呼也可以讓人從側(cè)面去了解成都濃厚的歷史氣息。之后,從景到人,開始描寫成都的人情風(fēng)貌——“雅俗多游賞,輕裘俊、靚妝艷冶。”游人如織,熙熙攘攘,那些穿著俊美服飾的俊男靚女,本身就是一道風(fēng)景線。末句又以“景如畫”三字托起“摸石江邊,浣花溪畔”兩個四字對句,直接點出蜀地風(fēng)景如畫。
下片稱頌當(dāng)?shù)毓賳T的治理。“夢應(yīng)三刀,橋名萬里”用王浚遷為益州刺史和諸葛亮送費祎出使吳國的典故,點出這位官員奉命成為了成都地方長官的事實。“中和政多暇”,贊揚他中正和平,政事閑暇。“仗漢節(jié)”三句,贊揚他奉命來到成都當(dāng)官,帶著對未來的抱負在地方上實施了利民政策,超過了當(dāng)年諸葛亮的治蜀功勛和文翁在蜀地教育感化的業(yè)績。“臺鼎須賢久”兩句,意思是說朝廷十分需要這般有才干的人,所以用不了多久,這位官員可能就要高升。“空遺愛”三句,寫他的治績必將被蜀地百姓謹記于心,在百姓中傳為佳話。整個下片多用典故,顯得詞格高俊,不失大氣。不過“攬轡澄清。高掩武侯勛業(yè)”難免有過譽之嫌。
上一篇:《望海潮·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閱讀理解
下一篇:柳永《征部樂(雅歡幽會)》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