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主要文學活動暨大事系年
1890年4歲,母親費太夫人始于膝前口授《唐詩三百首》。
1891年5歲,始入家塾,啟蒙老師為吳江秀才陳景初。
1894年8歲,就讀于陸阮青老師,始讀《杜甫全集》。
1895年9歲,繼續讀杜詩,并學習作對子與寫詩,“終于向寫詩的道路上又邁進一步了?!?/p>
1898年12歲,讀《杜甫全集》竟。積有三四本薄薄的五七言窗課,為撰寫舊詩之始。讀呂東策《左傳博議》、朱熹《通鑒綱目》與《御批通鑒輯覽》等書。初撰數千言之長篇史論。
戊戌維新。老師鐵齋府持維新立場,頗受其影響。
1899年13歲,讀《五經》,仍作史論、史策論之類文章。
師從凌應霖先生,讀梅曾亮《古文辭略》及時文《名家制藝》,始學八股文,又習算術。開始涉獵唐代傳奇、漢魏六朝小品文字、志異、隨筆等及長篇話本。
始作香奩體無題詩,諸如“義山錦瑟,韓偃香奩”。
1900年14歲,開始在上海小報上發表舊體詩。
1901年15歲,仿《紫陽綱目》例,輯史事為《河東綱目》一編。
私撰上虜帝載湉萬言書。
撰中秋記事香艷詩數十首。
1902年16歲,應童子試,知縣宗能述主考,得第二名,補學官弟子。又赴蘇州應府考與道考,“結果進了背榜末一名的秀才?!?/p>
始識同邑金鶴重、陳巢南兩先生,以《新發叢報》為枕中鴻寶。
愛讀《清議報》,崇拜梁啟超,自命維新黨。
讀盧梭《民約論》,倡天賦人權之說,雅慕其人,更名曰人權,字亞盧,謂亞洲之盧梭也。
謀組少年中國學會,未成。參加中國教育會同里支部。
讀梁氏所著《飲冰室自由書》《詩界潮音集》等,熱心詩學革命,將前作艷體詩付之一炬。又讀龔自珍詩文集,以龔、梁為“兩尊偶像”。
作《鄭成功傳》,署名亞盧。進黎里鎮養正學堂,欲習英文,奈因口吃而廢學。
1903年17歲,偕姑丈蔡冶民等創中國教育會黎里支部,旋赴上海,入愛國學社。識章太炎、鄒威丹、黃中央、蔡孑民、吳稚暉諸先生,始確定革命宗旨。
與蔡冶民、陶亞魂籌款,助印鄒容之《革命軍》。又續章太炎《駁革命駁議》,于《蘇報》發表,此為與言論界第一次因緣。
撰《中國滅亡小史》一卷,又著《陸沉記》(章回體白話歷史小說,稿本已佚)。
作長篇五言古詩《放歌》一首。開始涉獵南明史乘,并撰《夏內史(完淳)傳略》一篇。
1904年18歲,發表《中國革命家第一人陳涉傳》及《磨劍室讀書記》于《江蘇》雜志。又發表提倡女權的《松陵新女兒傳奇》于《女子世界》。
為陳巢南、汪笑儂等在上海創辦的《二十世紀大舞臺》雜志撰發刊詞,提倡戲劇改良,鼓勵人民革命。
為陳巢南著《清秘史》作序,慷慨激昂。加入鄧實、黃節在上海組織之國學保存會與國粹學社。遍讀夏完淳、顧亭林、張蒼水諸家詩集。更搜求南明故事,增強反清情緒。
撰《題〈張蒼水集〉》七絕四首,《題〈夏內史集〉》七絕六首。
1905年19歲,于同里自治學社就讀。
鄒容病逝獄中,詩以哭之。
創自治學會,辦《自治報》,后改為《復報》。任主編,撰文甚多。
讀梁啟超著《曼殊說部》,題七絕詩十首。
1906年20歲,春,赴滬入鐘衡臧所辦理化速成科,習實用化學,思制爆裂彈,以實行暗殺,學未成而中輟。
與陳陶遺、高天梅等相唱和。又識馬君武、孫竹丹、蘇曼殊、劉申叔、傅鈍根、寧太一、諸貞壯、黃晦聞、鄧秋枚諸人。
加入中國同盟會,夏以蔡元培之介,加入光復會。
10月,歸黎里,與鄭佩宜女士舉行“文明結婚”。
改字“亞子”,蓋乃名于唐莊宗李存勖小字亞子者?!耙嘧院尬娜?,思以代此健兒奮勵意也?!?/p>
1907年21歲,秋瑾就義于紹興軒亭口下,為其撰《吊鑒湖秋女士》七律四首。
讀明、清間吳江諸前輩詩文集,為搜羅鄉邦文獻之始。
歲晚,赴滬,偕劉申叔、何志劍夫歸,暨楊篤生、鄧秋枚、陳巢南、高天梅、沈道非、張聘齋、朱少屏有結社之約,是為發起南社之始。
1908年22歲,因陳陶遺被捕,作《夜夢陶公醒而賦此》七律一首。
作《三別好》詩,題夏存古、顧亭林、龔定庵三家集。始識葉楚傖。
1909年23歲家居讀書,賦惆悵詞60首。
南社在蘇州虎丘張公國維祠宇成立,到會者17人,來賓2人,共19人;會長陳巢南,柳亞子為發起人。會后,柳亞子以詩紀之,以為“三百年無此盛會”。
1910年24歲,仍家居讀書。4月10日,赴南社第二次雅集于杭州西湖之唐莊。始識雷鐵崖、章木良、李懷德、馬夷初等。
8月16日,赴南社第三次雅集于上海之味莼園。始識范鴻仙、林白水、王無生。
是年,《南社叢刻》共出版三集,有柳亞子《磨劍室文初集》一二卷。第三集由柳亞子、俞劍華代編。
1909年25歲赴上海,出席南社第四次雅集于滬西愚園之杏花村。始識周仲穆、胡樸安。
是春,黃岡起義失敗,趙伯先以憂憤歿,賦七律二首以哭之。由柳亞子、俞劍華代編的《南社叢刻》第四集出版。
撰《胡寄塵詩序》,痛詈“同光體”諸老。
9月17日,參加在上海愚園舉行的第五次雅集。會中推柳亞子為書記兼會計。會后,與朱少屏同辦《鐵筆報》。又偕朱少屏、胡寄塵創辦《警報》,鼓吹革命軍戰跡,導揚民氣,以此作為對武昌革命之響應。
11月17日,周實丹在淮安舉義,為山陽縣令姚榮澤所陷,與阮夢桃俱被害。作《哭周實丹烈士》七律一首。
1912年26歲,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以雷鐵崖之介,就職為秘書,主持駢體文文件。
以鄒亞云、陳布雷之介,入《天鐸報》為主筆,間日撰社論一篇,署名“青兕”,時南北議和始起,著論反對甚力,忌者側目。又與《民主報》之邵力子、《大共和報》之汪東作筆戰,痛詈袁世凱。
2月11日,發起周、阮二烈士追悼大會,在上海西門外江蘇教育總會舉行,撰文主祭。
任《天鐸》《民聲》《太平洋》之報主筆。此間,撰文為伶人馮春航捧場,并與蘇曼殊、葉楚傖“大吃花酒”,蓋因袁世凱僭權,國事日非,“頗有英雄末路的感慨”。
3月13日,赴上海愚園出席南社第六次雅集。6月,代編《南社叢刻》第五集,于滬出版。10月,《南社叢刻》第六集出版。本月,扶病參加南社第七次雅集,在會上提議修改南社條例,改編輯員三人為一人制,因高天梅反對,未能成議。被選為詩選編輯員。10月29日,登報(《民立報》)宣布退出南社。
12月,《南社叢刻》第七集出版,仍由柳亞子編校,此后不復問南社社事者凡二年。
作《歲暮雜感》四首,抒發悲憤抑郁之感。
1913年27歲,驚悉宋教仁在車站被袁世凱所派爪牙暗殺,撰《哭宋遁初烈士》,有“斯人如此死,吾黨復何言”之慨。
6月去蘇州,訪陸子美,索畫《分湖舊隱圖》,“思托畫圖,以舒蘊結”。是夏,討袁軍起,旋敗績,杜門不出,書空咄咄而已。
賦三哀詩,分別悼念為同年壯烈犧牲的南社社友寧太一、陳勒生、楊性恂。
1914年28歲,南社舉行第十次雅集于上海,會中通過柳亞子復社條件,遂重行加入南社。鑒于《南社叢刻》脫期多時,遂“用開快車的辦法來加緊工作”,在年內共出版四冊(第九至十二集)。
南社第十一次雅集于雙十節在上海愚園舉行,柳亞子以56票(總票87張)當選主任。
作《論詩六絕句》,撰《陳蛻庵先生傳》。又編《春航集》《子美集》,于是歲先后出版。
1915年29歲,編《南社叢刻》第十三集和第十四集。
6月,返黎里,聞姚勇忱、仇冥鴻為袁氏殺害,詩以悼之。又為王大覺撰《青箱集序》,為周芷畦撰《柳溪竹枝詞序》。
南社第十三次雅集在上海愚園舉行,柳亞子以152票(共161票)繼續當選主任。
12月25日,袁世凱稱帝,籌備大典,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獨立,興師抗袁,作《孤憤》一首。
1916年30歲,編印《南社叢刻》共五冊(第十五至十八集)。
袁世凱遣人刺殺陳英士,賦詩志痛。6月,赴上海愚園參加南社第十四次雅集。本月6日,袁世凱死,撰龔鐵錚、顧錫九、華子翔、楊伯謙挽詩。另撰《詠史四首》,憂憤之情,溢于言表,尤不滿黎元洪繼袁世凱為總統。
參加南社在愚園舉行的第十五次雅集。是年底,作《與徐夢鷗書》,自稱“主張倒孔之一人”。又云:“《新青年》雜志中,陳獨秀君巨著,宜寫萬本讀萬遍也?!?/p>
1917年31歲,為友人作《銷寒社錄序》。4月,參加南社在上海徐園舉行的第十六次雅集。7月,張勛復辟,作詩紀憤。又賦《感事》《后感事》詩共八首,傷時念亂,慨當以慷。
6至9月,對南社內推崇“同光體”者進行論戰。以南社主任名義,將朱鴛雛、成舍我驅逐出社。此舉雖得大多數社友支持,但柳亞子態度消極,不愿再參加社務,南社亦漸漸衰落。
輯《孫竹丹烈士遺集》及《陳勒生烈士遺集》竟,各系以序跋,排印行世。
1918年32歲,蘇曼殊病逝上海廣慈醫院,未赴喪,作七絕四首哭之。其后,王玄穆編蘇曼殊《燕子龕遺詩》,為作序,并資助付印。
10月,辭南社主任職,薦姚石子繼任。社務自此不振。
1919年33歲,家居不出,全力搜購吳江文獻。
1920年34歲,繼續搜臚吳江書籍,又出資重印文獻多種。
成《吳根越角雜詩》120首,復撰《游分湖記》。是年冬,赴周莊游宴于迷樓酒家,賦詩甚豐。
1921年35歲,輯《迷樓集》成,率初為捐資付排,上海中華書局出版。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于粵都,作詩志喜。10月,重印陳巢南《笠澤詞征》成,撰敘紀。
1922年36歲,《迷樓續集》成。編《樂國吟》成,交無錫錫成書局印行。撰《樂國吟后序》,自題“李寧私淑弟子”,并以此刻印一方。
1923年37歲,與毛嘯岑等創辦《新黎里》半月刊,提倡新文化,任總編輯。
5月,與葉楚傖、胡樸安等八人,發起成立新南社。10月,撰《新南社成立布告》,云:“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義,提倡民眾文學,而歸結到社會主義的實行?!?/p>
12月,與陳巢南等創歲寒社,為文酒之會。又為胡樸安輯《南社叢選》撰序。是歲,陳巢南50大壽,為撰壽文,并序其《浩歌堂詩鈔》。
1924年38歲,歲初,以同盟會會員資格加入國民黨。2月,刻高祖古槎府君所輯《分湖詩苑》成。
5月5日,參加新南社舉行的第二次聚餐會。10月10日,出席新南社第三次聚餐會。作《空言》詩,自謂“代表作”。
1925年39歲,5月歸黎里,召集孫中山追悼大會,撰挽聯云:“薄華盛頓而不為,何況明祖;于馬克思為后進,庶幾列寧。”
6月,與子無忌開始蘇曼殊研究,從事《曼殊全集》之編撰工作。
8月23日,國民黨江蘇省黨部成立于上海,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長。
是年,輯《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譜》出版。
1926年40歲,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廣州開幕(1月1日至19日),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負責江蘇黨務。4月,任上?!秶裨聢蟆房偩庉?。5月,初瞻毛澤東,“飲茶粵?!?。又識郭沫若,時在廣東大學任教。
訪惲代英,提出謀刺蔣介石之意見,未被采納。9月,訪陳獨秀,談蘇曼殊生前事跡。是年,編纂《曼殊全集》。
1927年41歲,漢中央政治會議選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等職,均弗就。4月,偕佩宜夫人暨朱少屏同游西湖,吊曼殊墓。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5月8日夜半,遭蔣軍搜捕,幸匿于樓上復壁而獲免,當時口占28字,瞑目待盡。
脫險后,假名唐隱芝攜全家亡命東渡。住京都,旋遷往江戶,隨其居曰“樂天廬”,與畫師橋本關雪等過從。成《乘桴集》一卷。
1928年42歲,月回國,始定居上海。夏,游南都,出席國民黨中央會議,謁孫中山陵寢,感賦二絕。旋返滬請諸宗元、陳樹人繪《秣陵悲秋圖》,為亡友張秋石作,自為小敘,仿六朝駢儷體。
9月,始識魯迅。
12月,《曼殊全集》出版,上海北新書局印行。
1929年43歲,江蘇通志編纂委員會委員。7月為陳巢南撰《江蘇革命博物館月刊發刊詞》。
是年,作《存歿口號五首》。
1930年44歲,撰《秋石女士傳》。12月,撰亡友余天遂哀詞。是年與林庚白、謝冰瑩時相過從。
1931年45歲,為沈長公《長公吟草》撰序。又撰《何香凝女士畫集第二輯序》。
是年,惲代英去世,作詩五首哭之。
撰《新文壇雜詠》十首,贈魯迅、郭沫若、沈雁冰、田漢、蔣光赤、陽翰笙、葉紹鈞諸人。
1932年46歲,參加上海文藝界愛國人士何香凝等舉辦之救國畫展會,義賣書畫,為題詩。5月,第三國際黨人牛蘭夫婦,在南京獄中絕食,偕魯迅先生等聯名發電營救,與宋慶齡女士為桴鼓之應。7月,任上海通志館館長。
郁達夫邀宴聚平園。主客魯迅,為柳亞子書一條幅,中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敝?。
成《浙游雜詩八十首》,并為經頤淵撰《長松山房歌》。
1933年47歲,為魯迅寫詩一首,由郁達夫面交,詩贊魯迅“能標叛幟即千秋”。6月,撰《我對于創作舊詩和新詩的感想》,推崇魯迅之舊詩,贊許郭沫若、蔣光赤之新詩。
10月,陳巢南歿于同里,詩以哭之。是月,撰《諸貞壯遺詩敘》。
是年,《普及本蘇曼殊全集》出版,中華書局編印。該書收柳亞子《蘇曼殊傳略》與《重訂蘇曼殊年表》二文,糾正了北新版《曼殊全集》的錯誤。
1934年48歲,1月24日偕佩宜赴南都,游雨花臺、靈谷寺、牛首山諸勝,以詩記游。作《秣陵雜贈》及《秣陵續贈》詩,共60首?!爸袠腥宋?,大略具備,可謂當代詩史。惜中有荃蕙化茅之痛,為不幸耳?!笔窃?7日,赴杭州,賦《杭州雜詩》58首。
4月,奉母并攜眷北游,抵居庸關;歸途至濟南、青島,未及登泰山而返,成《北游集》《魯游集》各一卷。
1935年49歲,2月,參加上海市政府之觀光團,偕夫人航海至馬尼拉觀光,歸途游香港、廣州,成《南游集》一卷,及七律209首。
為周芷畦《柳溪詩徵》撰序。
撰《上海市年鑒(1935年)·序》。
撰《廖仲愷先生紀念碑文》。
12月,南社紀念會成立,被推為當然會長。
1936年50歲,1月,張向華招飲,始識周至柔,談秋石軼事,賦詩以紀。是月,撰《修葺曼殊大師墓塔募捐啟》。撰《健行公學紀念會啟》。
2月,與蔣慎互信,題作《我對于南社的估價》。本月7日,參加南社紀念會于上海福州路同興樓舉行之第二次聚餐。6月,公布重訂之《南社紀念會條例》,說明其宗旨為“紀念南社及新南社過去在文壇歷史上之光榮”。
5月28日,滬上好友集宴寓廬,舉行50壽慶。9月,《蔡柳二先生壽辰紀念集》出版。
1937年51歲,游杭州,探梅于硤石,抵蘇州,探梅于鄧尉。5月,撰《懺慧詞人墓表》。6月,撰《吳江錢滌根烈士殉國紀念碑文》。11月,上海淪陷,遂蟄居弗出。從事南明史研究。
1938年52歲,本年始,蟄居家中,杜門謝客,自題寓廬為“活埋庵”。雖情懷抑郁,然著述甚勤,先后撰成《我和南社的關系》《陶小止先生遺集序》《朱季恂侯紹裘合傳》。寫陳巢南《浩歌堂詩續鈔》成,媵以短敘。
1939年53歲,作南明史料之研究。1月,撰計甫草《不共書殘編跋》。3月,撰陳巢南《敬修堂鈞業敘書后》一首,“繩愆糾謬,竊附諍友云爾?!庇肿稓埳绞K畼强臼_開遺詩書后》及盧冀野輯《石達開詩鈔書后》各一首。撰陳禪心《抗倭集敘》及沈次公《爨余集敘》。
8月,輯《南明史綱》四卷,附《歷日表》一卷成,自為序。
10月,復從事蘇曼殊研究,撰《曼殊的戒牒問題》一文,并續編《曼殊余集》。
11月,郁曼陀被難,挽以一律。復柳非杞長函,題作《關于我的名號》。
1940年54歲,輯《曼殊余集》成。撰《經頤淵先生傳》。
3月,撰郁曼陀《靜遠堂詩集敘》。
自4月至10月,研究南明史料,撰南明人物傳記13篇,內文言11篇,分別為:《夏吮彝、夏完淳父子合傳》《楊娥傳》《吳易傳》《孫璋傳》《吳志葵傳》《徐弘基傳》《周之藩傳》《趙夫人傳》《郭良璞傳》《吳炎潘檉章合傳》等。語體文傳記為《南明吳江抗虜烈士吳日生傳》《江左少年夏完淳傳》。
與錢杏村訂交,研討南明史料。從鄭振鐸處借來大興傅以禮長恩閣傳抄本《南疆逸史》未刊足本56卷,以兩旬時間手抄完畢,“又以十五日之力勘定之”。
10月,重訂《南明史綱》。11月撰《我的南明史料研究經過》。是月,輯《南明后妃宗藩志》初稿成。18日,自撰年譜初稿成。
12月,《南社紀略》成。旋赴香港,擬在香港繼續研究南明史;參加許地山等組織的新文學學會。
1941年55歲,與宋慶齡、何香凝、彭澤民聯合發表宣言,為皖南事變譴責重慶國民黨政府。文由柳亞子起草。
2月,補輯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目次成,自題詩三絕。重訂《南明紀年史綱》,擴成八卷。為第三次稿本,改題《南明史綱初稿》,交《大風》半月刊陸續發表。是月9日,成長歌《刺惡之章》,蓋“為南社失節諸繚作也”。
因峻拒國民黨中央黨部去渝赴會之邀,在親筆代電復函中抗議“皖南事變,處置不當”,稱國民黨政府為“小朝廷”,不愿向其求活,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10月,賦《長歌古體詩》一首,對文學與政治、舊詩的歷史發展及新詩的前途等,均有卓見。11月,撰《一年來對于南明史料的工作報告》,刊于《筆談》(茅盾編)第7期(12月1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犯九龍,12月8日晨挈眷渡海至香港,撰詩號召港九同胞團結起來共同抗敵。在港期間,多次遷徙。25日,香港陷。是年所作《圖南集》與藏輯《南明史料》千百卷及手抄之足本《南疆逸史》56卷,戰起,同成灰燼。
1942年56歲,1月15日攜眷脫險離港,6月抵桂林,寓環湖旅館,廣交文化界人士。
得林庚白、蕭紅在港逝世噩耗,作詩文悼之。
7月,撰《懷念阿英先生》一文,此后又有《雜談阿英先生的南明史料》(9月12日)。8月,熊佛西辦《文學創作》月刊,被推為編輯顧問,所撰《榕齋讀詩記》刊于《文學創作》第一期。是月,又為無忌新詩集《拋磚集》撰代序,題作《新詩和舊詩》。
11月,撰《民國三十二年希望》。又撰《懷念胡道靜兄》文。
12月,撰《羿樓舊藏南明史料書目提要》。
是年,輯《桂游集》一卷,厄于檢查,未得印行。
1943年57歲,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舉行會員大會,被選為理事。
與朱蔭龍同草《南明史編纂意見書》暨南明史擬目。
4月13日,開始撰寫《五十七年》。
7月,為無忌編《曼殊大師紀念集》作序。
1944年58歲,3月,續寫《五十七年》。
輯林庚白《麗白樓遺集》成,附《更生集》一卷,林北麗作。后另編林庚白《麗白樓自選集》一卷,均未印行。4月12日,撰《五十八歲初度預賦疊春字韻四首》,有敘。
5月,主張改定5月5日為詩人節。在此期間先后撰寫:《介紹一位現代的女詩人(林北麗)——為雙五新詩人節作》《舊詩革命宣言》《紀念詩人節》。董必武自重慶寄詩,預為祝壽,因作《次韻和必武見壽新詩,分寄毛主席及(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張)曙時、(周)恩來、(鄧)穎超諸同志》詩。
時屆5月28日壽辰,桂林文化界為其舉行盛大慶祝會,由田漢主持。宋云彬、朱蔭龍等為出版《柳亞子先生五十晉八壽典紀念冊》。時柳亞子為南史社社長。對南明史之研究與整理,規劃甚大,惟因時局關系,未能實現。
9月12日,桂林將陷,搭機抵渝。郭沫若特為“設席洗塵。席中周恩來同志由延安飛到,趕來參加”。沈鈞儒亦在座,有詩記其事。郭沫若和詩。柳亞子補賦《次韻奉酬衡老鼎兄》(1945年1月3日)一詩。此后,與郭沫若時有往來。
1945年59歲,1月,居重慶,在《新華日報》創刊紀念會上,公開宣稱:“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國的光明在延安?!?/p>
2月7日,署名于重慶《文化界對時局進言》,其他簽字者有郭沫若、沈鈞儒、沈雁冰、馬寅初等。5月,撰《口號二首》,又《延安一首》。
偕張西曼等發起革命詩社,自為社長,其他發起人有郭沫若、田漢、熊瑾玎、林北麗。
8月,日本投降,于12日補賦一首,以志歡欣。是月,毛澤東蒞渝舉行重慶談判,重晤于曾家巖及紅巖嘴,談詩論政,欣躍異常,撰《渝州曾家巖呈毛主席》。
9月6日,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來訪于沙坪壩南開學校津南村寓所,以舊作《沁園春·雪》相贈,柳亞子撰詞次韻和之。原作與和詞曾由重慶各報發表,引起強烈反響。
朱少屏在馬尼拉為日軍殺害,詩以哀之。
尹瘦石為造像,撰《自題繪像一律》。又撰《戲改放翁臨終示兒詩》一絕。
10月6日,尹瘦石由柳亞子之介,為毛澤東畫像成,因撰《題毛主席之繪像》一首。同日,接毛澤東函,為撰《感賦二首》,又《賦贈一首》。是月8日,李少石登車送返沙坪壩歸途,為國民黨兵狙擊不治而逝,柳氏悲傷萬分而曰“伯仁由我!”是月,與譚平山等創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爭取民主、團結、反內戰。與尹瘦石聯合舉行柳詩尹畫展覽于中蘇文化協會,毛澤東親題“柳尹書畫展覽特刊”。內有郭沫若《今屈原》、茅盾《柳詩尹畫讀后獻詞》等文,柳亞子自撰《柳亞子的詩和字》一文。
11月12日,撰《總理誕辰八十周年紀念》一文,反對內戰,堅持國共雙方以及各民主黨派之合作。12月14日,撰《致美國杜魯門總統特使馬歇爾函》。
1946年60歲,6月,與沈鈞儒、馬敘倫等聯合發表《對目前學生運動的主張》,譴責國民黨政府當局鎮壓青年學生為爭取和平民主而進行之斗爭。
1947年61歲,11月,參加國民黨民主人士召開的聯合大會,并積極籌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2月,組織“扶馀詩社”,并起草宣言,自為社長。詩社旨在海外推進民主運動;詩約以提倡新詩、解放舊詩為職責。
1948年62歲,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兼秘書長。
內戰正烈,延安撤退,對反人民、反革命的內戰更加憤怒,但對國家前途仍滿懷信心,作《蔣家三首》,痛斥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的罪行。
1949年63歲,2月,接“毛主席電召北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因偕佩宜夫人,于28日乘華中輪自港由海道起程,同行者有陳叔通、葉圣陶、馬寅初等民主人士27人。賦詩一絕,有“六十三齡萬里程,前途真喜向光明”之句。
3月25日,毛澤東自石家莊至北京,從李錫九、沈鈞儒等去機場迎迓。晚上宴集頤和園益壽堂。歸而賦七律三首。是月28日,撰《感事呈毛主席》一首,毛澤東為此撰《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有“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之句,頗引起各界注目。
4月,出席民盟例會、臨時工作委員會小組會、聯歡會;并參加文協籌備會議,華北文藝界協會,及工作委員會談話會。4月16日,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主持南社、新南社聯合臨時雅集,任主席。29日,游頤和園歸,撰《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偕鮑德作園游,歸得毛主席惠詩,即次其韻》。又,《疊韻寄呈毛主席一首》。
5月1日午,毛澤東親蒞見訪,同游頤和園,泛舟昆明湖。5日,赴香山碧云寺,恭謁孫中山靈堂及衣冠冢,有感賦詩二律。
7月,赴中南海懷仁堂,參加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晤友殊多。
9月,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名義,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大會。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此后,歷任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
1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舉行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再次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
1950年64歲,10月1日,登天安門檢閱臺,參加第一屆國慶節,賦詩志慶,末二句云:“此是人民新國慶,秧歌聲里萬旗紅?!?/p>
3日,于懷仁堂觀看西南各民族文工團、新疆文工團、吉林省延邊文工團、內蒙古文工團聯合演出歌舞晚會。應毛主席命,即席賦《浣溪沙》一闋,“用紀大團結之盛況云爾”。毛主席步韻和之。
11日,偕佩宜夫人乘火車南下。21日赴南京,游偽總統府,謁孫中山陵及廖仲愷墓。23日返滬。途中據報告,有人窺伺,虞有意外,因于24日晨4時在火車上撰《遺囑》,聲明如下:“柳亞子不論在何時何地,有何意外,決為蔣匪幫下毒手。我死以后,立刻將此囑在報紙公開宣布為要?!庇衷疲骸拔宜篮?,裸身火葬,一切迷信浪費,絕對禁止;于公墓買一穴地,埋葬骨灰,立碑曰:‘詩人柳亞子之墓”,足矣!(地點能在魯迅先生附近最佳,我生平極服膺魯迅先生也。)如不遵照,以非我血裔論!”29日夜離滬返京。在滬時,以黎里家中舊藏明清以來之古籍圖書、故鄉文獻與南社時期所編印之各種書刊數千冊,悉數捐獻國家,現收藏在上海圖書館。
11月7日,赴蘇聯大使館招待會,慶賀蘇聯十月革命33周年,與劉伯承、聶榮臻諸將軍“碰杯轟飲,飄飄然有仙意”。是夜,赴中蘇友好協會總會開會,端木蕻良囑撰新詩,以紀念抗美援朝運動。子夜返家,興奮不已,遂濡筆作《抗美援朝之歌》一首,以白話寫詩,自稱“有如神助者”。
12月8日,聞抗美援朝大捷報喜,作詩八首,此志歡忭之情。
將北京寓所存藏之南明史料、“南社文庫”“革命文庫”等書籍,悉數捐贈北京圖書館。
擬續完自傳《五十七年》,撰《后明史》;同時,編抄全集,以為出選集作準備,均未果。
為曹美成、桂華珍夫婦手寫近作《黃初嗣響集》一冊,共收所作詩21首,跋語九則。
1951年65歲,1月,作《關于毛主席〈沁園春〉發表經過的一封信》。
2月,患腦動脈硬化癥又神經衰弱,活動急劇減少,文字記錄更為缺乏。
1954年67歲,9月,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第一屆全體會議中,當選常務委員會委員。
1956年70歲,2月21日至29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召開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再度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
11月,抱病出席孫中山先生誕辰90周年紀念大會。
1958年72歲,6月21日,因長期患腦動脈硬化癥及支氣管肺炎,臥病多時,終于不治,于本日下午7時20分病逝于北京醫院。24日,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首都各界人民公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民主黨派、各機關團體均送花圈。大會由劉少奇、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毅、黃炎培、李維漢、吳玉章、陳叔通主祭;吳玉章致悼詞,有云:“亞子先生作為一個愛國詩人和堅定的民主主義革命者,是敢于堅持真理,愛憎分明的?!?/p>
上一篇:柳亞子《聞萬福華義士刺虜臣王之春不中,感賦(二首)》詩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柳亞子《題《夏內史集》(六首)》詩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