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萬福華義士刺虜臣王之春不中,感賦(二首)
君權[1]無上俠魂銷,荊、聶[2]芳蹤黯不豪。
如此江山寥落甚,有人[3]呼起大風潮。
一椎[4]未碎秦皇魄,三擊[5]終寒趙氏魂。
愿祝椎埋[6]齊努力,演將壯劇續櫻門[7]。
題解
萬福華,安徽合肥人,愛國志士,因痛恨清前廣西巡撫王之春的賣國行徑(曾在廣西借用法國兵鎮壓地方人民暴動;又在滬上力主割東三省與俄國),密謀暗殺之。1903年10月13日,萬氏計誘王之春至上海英租界四馬路金谷香酒店,于酒店樓梯上以手槍奮力狙擊之,并大呼“擊殺賣國賊,為國人泄憤!”可惜未中,被拘捕判徒刑10年。詩人嵩目時艱,憂憤重重;而英烈義行,則又足以蕩情。觸緣遇境,輒發吟詠。此詩充分披示出詩人那種崇尚暴力的激進傾向。
注釋
[1]君權:自從君權被抬到至高無上,游俠的精神便湮沒無聞了。按:戰國法家韓非有尊崇君主權勢和斥逐俠客的主張,即此句所本。
[2]荊、聶:指荊軻、聶政,二人皆為戰國時著名刺客。荊軻曾持匕首挾持秦王政,失敗被殺;聶政為韓嚴遂刺殺韓相韓傀,然后自刎。此句意謂如今俠風消歇,令有志之士不勝扼腕。
[3]有人:指萬福華。
[4]一椎:典出《史記,留侯世家》:“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東。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漢書·張良傳》亦記此事。后遂用此典表達刺殺強敵,以報國仇的豪壯之情,如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詩:“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5]三擊:見《史記·豫讓列傳》:豫讓,晉人。事智伯有寵。趙襄子滅智伯,豫讓欲為報仇,屢行刺襄子而不成。后被執。讓因請襄子衣,襄子義而許之。讓于是拔劍擊衣,已而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死。
[6]椎埋:指從事暗殺事業的人。《史記·王溫舒列傳》:“少時椎埋為奸。”注:“椎殺人而埋之;或謂發冢。”此句意謂希望有志之俠士,繼續冒白刃以行之。
[7]櫻門:原指皇城的西南門,此指櫻田門事件,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暗殺案之一。按:1860年3月,水戶的藩士密謀襲殺當時的大老井伊直弼于櫻田門,開了日本近代史上暗殺活動之先河。
上一篇:柳亞子《聞一多殉國一周年紀念》詩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柳亞子主要文學活動暨大事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