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李商隱《安平公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3:50:49

安平公詩[1]

【原文】

丈人博陵王名家[2],憐我總角稱才華[3]。華州留語曉至暮[4],

高聲喝吏放兩衙[5]。明朝騎馬出城外,送我習業南山阿[6]。

仲子延岳年十六[7],面如白玉欹烏紗[8]。其弟炳章猶兩丱[9],

瑤林瓊樹含奇花[10]。陳留阮家諸侄秀[11],邐迤出拜何駢羅[12]。

府中從事杜與李[13],麟角虎翅相過摩[14]。清詞孤韻有歌響[15],

擊觸鐘磬鳴環珂[16]。三月石堤凍銷釋,東風開花滿陽坡[17]。

時禽得伴戲新木[18],其聲尖咽如鳴梭。公時載酒領從事,

踴躍鞍馬來相過[19]。仰看樓殿撮清漢[20],坐視世界如恒沙[21]。

面熱腳掉互登陟[22],青云表柱白云崖[23]。一百八句在貝葉[24],

三十三天長雨花[25]。長者子來輒獻蓋[26],辟支佛去空留靴[27]。

公時受詔鎮東魯[28],遣我草詔隨車牙[29]。顧我下筆即千字,

疑我讀書傾五車[30]。嗚呼大賢苦不壽[31],時世方士無靈砂[32]。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頹泰山驚逝波[33]。明年徒步吊京國[34],

宅破子毀哀如何[35]。西風沖戶卷素帳,隙光斜照舊燕窠[36]。

古人常嘆知己少,況我淪賤艱虞多[37]。如公之德世一二,

豈得無淚如黃河。瀝膽咒愿天有眼[38],君子之澤方滂沱[39]。

【注釋】

[1]安平公:即崔戎。累拜吏部郎中,遷諫議大夫,拜給事中,改華州刺史。大和八年(公元834年)三月遷袞海觀察使,五月到任,六月病逝,贈禮部尚書。

[2]丈人:古人對老年人的尊稱。博陵王:博陵郡王。

[3]總角:兒童的發髻,這里用“總角”稱年少。

[4]華州:指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七月,崔戎任華州刺史。

[5]兩衙:早晚衙也,指官府早晚兩次坐衙治事,接受屬吏參謁。事畢而散,謂之放衙。此處放衙當指免去坐衙和屬吏的參觀。

[6]習業:習舉子業。讀書準備應舉。南山:終南山。

[7]仲子:第二子。

[8]欹(qī)烏紗:斜戴烏紗帽。可見其風流倜儻、不拘小節。欹:傾斜。

[9]兩丱(guàn):古代兒童發髻兩角向上分開。《詩經·國風》:“婉兮變兮,總角丱兮。”

[10]瑤林瓊樹含奇花:此句形容炳章容止俊秀,如玉樹瓊花。《世說新語·賞譽》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11]陳留:漢代郡名,西晉改為國。西晉阮籍即為陳留人。

[12]邐迤:側行連延狀。駢羅:并排羅列。

[13]從事:幕府中佐吏。杜:杜勝。李:李潘。見《彭陽公薨后贈杜二十七勝李十七潘,二君并與愚出故尚書安平公門下》注。

[14]麟角虎翅:比喻人才出眾,這里指杜、李才學出眾。相過摩:肩碰肩,不相上下。與上文“駢羅”相呼應。

[15]清詞孤韻:猶清詞高韻。此句贊美杜勝、李潘詩作清新優美、不同凡響。

[16]環珂:佩環、玉珂。擊打、觸碰鐘磬、佩環、玉珂時發出的聲音,比喻杜勝、李潘詩作給讀者的感受。

[17]陽坡:南面的山坡。

[18]時禽:《水經注》:“時禽異羽,翔集間關。”尖咽:聲音清脆。鳴梭:織布時,梭聲一起一伏。

[19]踴躍:興致勃勃的樣子。相過(guō):相訪。

[20]仰看樓殿撮清漢:樓殿:指佛寺。撮:聚簇,控聳。清漢:銀河。此句言“遙望樓殿高而小也”。

[21]恒沙:印度恒河的沙。《維摩經》:“恒河沙等諸佛世界。”《金剛般若經》:“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此句即自山上下望,世界就如恒沙微塵。

[22]腳掉:擺動雙腳。掉,搖動。登陟:向上攀登。

[23]青云表柱:高入云霄柱立于山峰。此句謂寺廟崔巍,如同高聳入云的表柱、懸崖。

[24]一百八句:佛教慣說一百八,此處指佛經經文。句意謂佛寺中多藏佛經。

[25]三十三天長雨花:此句是說置身高處,見落英繽紛景象。《道源注》:“三十三天,欲天也。天主曰利,居須彌山頂。”《楞嚴經》:“世尊座天雨百寶蓮花,青黃赤白,間雜紛糅。”

[26]長者:佛經稱具備十德(姓貴、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凈、禮備、上嘆、下歸)者為長者。

[27]辟支佛:佛教語。《水經注》:“于闐國城一十五里有利剎寺,中有石靴,石上有足跡,彼俗言是辟支佛跡。”此二句寫佛寺情景,暗喻崔戎及隨從每至佛寺必有所施舍供獻,以及崔戎去時,眾人擁留實況。

[28]鎮東魯:《舊唐書》:“大和八年三月丙子,戎遷袞海沂密都團練觀察等使。”

[29]車牙:即輪,指車輪的外周。隨車牙:即隨從崔戎車馬赴任。

[30]傾五車:《莊子》:“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31]大賢:指崔戎。

[32]方士:古代致力于求仙問道且能煉制仙丹之人。《本草綱目》:“靈砂,久服通神明,不老。”這句話是說世上沒有靈丹妙藥可以使得崔戎延壽。

[33]遽頹泰山驚逝波:《禮記·檀弓》:“泰山其頹乎。”這里是說崔戎突然病逝,就像泰山突然崩頹,就像流過的水波一去不返。

[34]明年: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吊京國:到長安崔戎故居哀悼。

[35]子毀:崔戎之子哀毀骨立,悲痛萬分。

[36]隙光:從墻壁的空隙斜射進來的光。與前“三月石堤”等句相對照,頓生繁華過后的凄涼之感。

[37]淪賤:身世沉淪微賤。艱虞:遭遇艱難憂患。

[38]瀝膽:竭誠。

[39]君子之澤方滂沱:詩人反用其意,愿崔戎的君子之澤能延及后人。《孟子》:“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譯文】

老人家您是博陵郡王的后代,是名門望族。您憐愛我年少,欣賞我的才華。在華州刺史幕做幕僚的時候,您留下我談話,從早晨到傍晚。大聲呼喊屬吏免去坐衙和屬吏的參觀。第二年騎馬送我出城外,送我到終南山的山中曲處習舉子業,考取功名。您的第二子那時十六歲,臉如白玉般通透,斜戴烏紗帽,十分風流倜儻。他的弟弟炳章還梳著兩角向上分開的發髻,卻已經容止不凡,如同那玉樹瓊花。陳留阮家的各位子侄都十分俊秀,接連出門拜會時是何等排列整齊。府中的屬吏杜勝和李潘人才出眾,不相上下。兩人詩作清新優美,如鐘磬敲打及佩環、玉珂碰擊之聲。

陽春三月石堤上的冰雪消融,春風拂過,鮮花開滿了南面的山坡。各色羽毛的禽鳥結伴飛翔在新生的叢林中間,聲音清脆動聽,就如織布時一起一伏的梭聲。您有時候帶著屬吏帶著酒,興致勃勃地騎著馬來相訪。站在遠處向上看佛寺聳立,聚于一起,直指銀河。自山上往下看,世界就如恒沙微塵。臉上發熱,擺動雙腳,向上攀登。寺廟崔巍,如同高聳入云的表柱、懸崖。佛寺藏有大量佛經,置身高處,可見佛經提及落英繽紛景象。長者一來,佛寺中人就獻上能遮陽避雨的車蓋,離去之時只留下眾人送行的腳印。

您當時接受詔命遷任袞海觀察使,我隨從您的車馬赴任,擔任您的幕僚,為您起草文書。您看到我下筆有神,猜想我應該讀了很多書。哎呀,像您這樣的大賢為什么壽命這么短啊,世上沒有靈丹妙藥可以讓您延長壽命。五月到了袞海,六月您就病了,您突然病逝,就像泰山突然崩頹,流水一去不返。

大和九年,我徒步到長安老宅子哀悼,宅子已經破敗不堪,您的兒子因為您的離世哀毀骨立。西風沖破窗戶卷起白色的帳子,從墻壁縫隙中照射進來的陽光打在燕子的巢上。過去的人總是感嘆在這世界上知己何其之少,何況我這樣沉淪微賤、遭遇艱難憂患的人呢?像您這樣有德行的人,這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兩個,怎么能不因為您的離世無比悲傷,眼淚如黃河之水呢?希望蒼天有眼,讓您的恩澤流布不盡,延及子孫后代。

【賞析】

“古人常嘆知己少,況我淪賤艱虞多”是本詩的詩眼。這首長篇敘事詩是作者為賞識他的安平公崔戎所寫,全篇淡化崔戎與他的親戚關系,回憶安平公對作者的知遇之恩,從“總角稱才華”,到“送我習業南山”“踴躍鞍馬來相過”,再到“遣我草詔隨車牙”,安平公一直重用李商隱,并欣賞他的才華,這段時光是李商隱少年時代難得輕松愉悅的一段日子。崔戎的驟然長辭,一切都化為了泡影,怎能不“淚如黃河”,只能期待“君子之澤方滂沱”罷了。

這首詩寫得氣勢磅礴,卻又感情真摯。開頭至“擊觸鐘磬鳴環珂”是本詩的第一層,敘及受聘至華州幕府受到崔戎的接待及其子侄屬官的熱情接待。“丈人博陵王名家,憐我總角稱才華”開篇兩句定下崔戎與李商隱知己之情的基調。后四句寫崔戎對李商隱的關懷備至。“仲子延岳年十六……擊觸鐘磬鳴環珂”寫諸子侄和屬吏的才華出眾,雋永傳神,有《楚辭》與魏晉遺風。“面如白玉欹烏紗”,這是何等的不羈與風流。

“三月石堤凍銷釋……辟支佛去空留靴”以上為第二層,敘崔戎春日率邀作者同往佛寺看望及游覽。此前四句勾勒出一幅春日勝景圖,動靜結合,熱鬧非凡。尤其“時禽得伴戲新木,其聲尖咽如鳴梭”兩句十分生動,正面描寫春日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個“戲”字不僅寫出了“時禽”流連于“新木”的姿態,也是作者移情于物的反映。在這樣明麗的春光下,崔戎一行人踏上了游覽佛寺的旅程。他們“踴躍鞍馬”好不快活,出行也不忘帶上美酒。“仰看樓殿撮清漢……三十三天長雨花”寫在佛寺的所見所聞所感。“仰看樓殿撮清漢,坐視世界如恒沙”暗含哲思,仰望之時佛寺高聳且渺小,俯視山下,眾生就如恒河之沙,不過微塵世界罷了。俯仰之間,既是實寫,又是虛寫。“恒沙”之語暗含崔戎與作者的宿命。

“公時受詔鎮東魯……遽頹泰山驚逝波”以上為第三層,敘隨崔戎赴袞,而戎遽卒。此前四句交代崔戎調往袞海,李商隱隨行,為其草奏、倚馬可待,深受賞識。崔戎突然病逝,致一切都轟然坍塌。以事寄情,情隨事出,以“無靈砂”“遽頹泰山”“逝波”等常見事物,具象化地寫出詩人對崔戎逝世的毫無準備、措不及防,將作者對崔戎的尊重和對崔戎之死的悲痛之情肆意地抒發出來。

詩歌的第四層也是最后一層,即“明年徒步吊京國”至詩末。第二年,作者來到長安崔戎故居,目睹眼前之景皆蕭瑟之景,表達作者沉痛的懷念與追思之情。“西風沖戶卷素帳,隙光斜照舊燕窠”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將光、影、聲、色融為一體,渲染悲涼和蕭瑟的氣氛,給人以壓抑苦澀之感。以西風沖破窗戶、卷起素帳這一連動結構,突出西風的猛烈、寒冷,以動襯靜,烘托人心的死寂。“隙光斜照”側面寫出房子的破敗不堪,無人打理。光從破敗的縫隙中照射進來,正照在“舊燕窠”之上,這是畫面中唯一的亮色,“燕窠”象征著作者昔日在幕府的生活,崔戎曾給了作者安身立命之所,然一“舊”字,物非人更非之感頓出,這一抹亮色不過是回光返照,只留作者獨自回憶品味。對于生死人始終是渺小的,最后的最后,作者也只能祈求神明,“瀝膽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澤方滂沱”,嗚呼哀哉,豈不痛哉!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李商隱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