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困頓,曾經漫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流寓蘇州。屢試不第。46歲才中進士,50歲任溧陽尉,因吟詩荒廢政務,被罰沒半年俸祿。河南尹鄭余慶起用他為水陸轉運判官,定居洛陽。鄭余慶移鎮興元,任命他為參軍。郊應邀前往,在閿鄉(今河南靈寶)暴疾而亡。他屬苦吟詩派,作詩苦心孤詣,多窮愁之詞,即蘇軾所謂“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歸信吟
【原文】
淚墨灑為書,將寄萬里親。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譯文】
墨淚混合寫成一紙書信,遙寄萬里之外的家人。信寄出去了心好像也尾隨而去,只留下一副沒有思想的軀殼。
【鑒賞】
孟郊家境貧寒,早年頗不得志,屢試不第,四處漫游,又無人賞識,直至46歲才中進士。這首詩應該寫于中進士之前,四處漂泊之際。此詩為五言絕句,寫了漂泊途中對家人深切的思念。
首句極具動感和震撼力,“淚墨”可以解為淚水潤濕了墨塊,或是以淚為墨。“灑”字寫出了淚水之多,表現了詩人提筆寫信時,難以壓抑內心中翻涌的感情,千言萬語都化作淚水汩汩涌出。
后兩句寫信寄出后,仿佛自己的魂魄也隨之回鄉,到了千萬里外的親人身邊,“書去魂亦去”再次掀起感情的波瀾,可見思鄉之苦已至極點。
蘇軾在《讀孟郊詩》中說:“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此詩體現了這一特點。全詩語言質樸,感情深摯濃重,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上一篇:孟郊《勸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孟郊《登科后》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