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3:32:14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1]

【原文】

萬草已涼露,開圖披古松。青山遍滄海,此樹生何峰[2]。

孤根邈無倚,直立撐鴻濛[3]。端如君子身,挺若壯士胸。

樛枝勢夭矯[4],忽欲蟠拏空[5]。又如驚螭走,默與奔云逢[6]。

孫枝擢細葉[7],旖旎狐裘茸[8]。鄒顛蓐發軟[9],麗姬眉黛濃[10]。

視久眩目睛,倏忽變輝容。竦削正稠直[11],婀娜旋敷峰[12]。

又如洞房冷,翠被張穹籠。亦若暨羅女[13],平旦妝顏容。

細疑襲氣母[14],猛若爭神功[15]。燕雀固寂寂,霧露常沖沖[16]。

香蘭愧傷暮[17],碧竹慚空中[18]。可集呈瑞鳳[19],堪藏行雨龍[20]。

淮山桂偃蹇[21],蜀郡桑重童[22]。枝條亮眇脆,靈氣何由同[23]。

昔聞咸陽帝,近說稽山儂[24]。或著仙人號,或以大夫封。

終南與清都[25],煙雨遙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風[26]。

美人昔清興,重之猶月鐘[27]。寶笥十八九,香緹千萬重[28]。

一旦鬼瞰室[29],稠疊張羉罿[30]。赤羽中要害[31],是非皆匆匆[32]。

生如碧海月,死踐霜郊蓬。平生握中玩[33],散失隨奴童[34]。

我聞照妖鏡[35],及與神劍鋒[36]。寓身會有地,不為凡物蒙。

伊人秉茲圖,顧盼擇所從[37]。而我何為者,開顏捧靈蹤[38]。

報以漆鳴琴[39],懸之真珠櫳[40]。是時方暑夏,座內若嚴冬[41]。

憶昔謝駟騎[42],學仙玉陽東[43]。千株盡若此,路入瓊瑤宮[44]。

口詠《玄云歌》[45],手把金芙蓉[46]。濃藹深霓袖,色映瑯玕中[47]。

悲哉墮世網[48],去之若遺弓[49]。形魄天壇上,海日高瞳瞳[50]。

終期紫鸞歸,持寄扶桑翁[51]。

【注釋】

[1]李肱:唐宗室,開成二年(公元837年)進士,以榜元及第,與李商隱同時登第。李肱以畫贈李商隱,李商隱作詩答謝。

[2]青山遍滄海:起勢高壯,暗用泰山泰松。

[3]鴻濛:自然光,氣也。《莊子》:“云將東游,而適遭鴻濛。”

[4]樛(jiū)枝:彎曲的枝條。夭矯:屈曲而有氣勢。

[5]蟠:纏繞。拏:牽引。

[6]奔云:柳宗元《萬石亭記》:“渙若奔云。”

[7]孫枝:幼嫩的新枝。擢:生發。

[8]旖旎:柔美、茂盛。

[9]鄒顛:小孩的頭頂,鄒,雛的誤寫。蓐發:厚發。

[10]麗:如字,美麗。麗姬:無定解,一說為晉獻公之嬖,以為夫人。

[11]稠直:又密又直。

[12]敷峰:牽引。

[13]羅女:《道源注》:“暨羅女,西子也。”

[14]襲:入也。氣母:元氣之母也。《莊子》:“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

[15]猛若爭神功:句意為筆觸勁健,可與鬼斧神工爭高下。

[16]沖沖:往來不定的樣子。

[17]香蘭愧傷暮:《左傳》:“蘭有國香。”《文子》:“叢蘭欲修,秋風敗之。”《楚辭》:“恐美人之遲暮。”此句言蘭花雖然幽香襲人,然歲華搖落,面對長青不凋之高松,自愧傷遲暮也。

[18]碧竹慚空中:《史記·龜策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

[19]可集呈瑞鳳:謝眺《高松賦》:“集五凰之光景。”

[20]堪藏行雨龍:以龍比松,常用之語。

[21]偃蹇:蜷曲貌。《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卷兮枝相繚。”

[22]蜀郡桑重童:《蜀志》:“先主舍東南角落籬上有桑樹,高五丈余,遙望童童如小車蓋。”“重”“童”互通,重童:即童童,覆蓋貌。

[23]此兩句謂桂、桑枝條細弱,不能如松之勁拔而具靈異之氣。亮:信,誠然。眇脆:細小脆弱。

[24]咸陽帝:指秦始皇。因秦朝定都咸陽,故有此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稽山儂:嵇康。《世說新語》:“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巖巖若孤松之獨立。’”

[25]清都: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處。

[26]西南風:以西南風寓近君之意。

[27]此二句謂美人昔日雅興,賞玩此畫,重之猶珍奇之月鐘。《集仙錄》:“女仙魯妙典居山,有鐘一口,形如偃月,神人所送。”

[28]緹:帛丹黃色。

[29]鬼瞰室: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30]稠疊:重重疊疊。羉罿(luán tóng):捕獲野豬的網和捕鳥的網。

[31]赤羽:羽箭,有赤羽、白羽。

[32]是非皆匆匆:生平善惡皆不暇論。

[33]平生握中玩:生前掌握之寶。

[34]奴童:仆人。

[35]照妖鏡:此為晉唐俗說,凡鏡皆可照妖。

[36]神劍鋒:《吳越春秋》:“湛盧之劍,惡闔閭無道,乃去而出,水行如楚。”

[37]伊人:指李肱。為此圖擇所從,不意乃以贈我。

[38]靈蹤:指畫松,因視為靈物,故云。

[39]漆鳴琴:鮑令暉詩:“客從遠方來,贈我漆鳴琴。”

[40]珠櫳:即珠簾。

[41]此二句形容畫松之高寒凜然之狀。

[42]駟騎:車駕。

[43]玉陽東:張籍詩:“玉陽峰下學長生。”玉陽山是王屋山支脈,其山有二,東西對峙,東玉陽山在濟源縣西二十里,唐睿宗女玉真公主修道于此,西玉陽山亦其棲息之所。李商隱大約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到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即第二次應舉失敗到第三次赴京應試之間,曾在玉陽山隱居學道。

[44]此:指畫松。瓊瑤宮:本指道教所謂神仙宮殿,此指道觀。

[45]《玄云歌》:曲名。《漢武內傳》:“西王母命侍女安法嬰歌玄云之曲。”

[46]手把金芙蓉:學仙語。禮拜《廬山謠》:“手把芙蓉朝玉京。”

[47]瑯玕:謂竹也。杜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48]世網:塵網。

[49]遺弓:《孔子家語》:“楚共王出游,亡其烏號之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50]形魄:自己的形體精魄。瞳瞳:日初升微明之狀。

[51]紫鸞:鳳凰類的神鳥。扶桑翁:道書所稱扶桑大帝君。扶桑,神木名。

【譯文】

由夏入秋,草木上都已著寒露,打開畫卷,披覽畫中古松。松濤如同滄海,遍布群山,畫中的這棵古松到底生在哪座高峰呢?

松樹的樹根外露,向遠處延伸,好像無所依傍。樹干直立,似乎撐起了元氣。端正如同君子之身,挺立就像壯士之胸。樹枝伸向天空,曲折盤繞,氣勢雄偉。樹枝蜿蜒,矯若游龍,直走入云中。嫩枝生出細葉,柔軟細膩如同毛茸茸的狐絨。嫩枝的細葉就像兒童的頭頂茂密細軟的頭發,又像美女的眉毛一樣既翠又濃。長久地凝視畫作,讓人神思目眩,突然又覺得它輝榮多變,美不勝收。樹干挺直如削,枝葉婀娜多變。畫松的姿態就像中間拱起的圓蓋,像張開的翠被,使人覺得陰涼,如幽冷的洞房。畫松又美得像清晨早起梳妝的西施。畫松筆觸細膩,細密處仿佛只有元氣之母可以通過,筆觸勁健,可與鬼斧神工爭高下。古松太過高大,燕雀沒辦法在樹上筑巢或者休息,只有霧靄散于其間。蘭花雖然香氣襲人,但自愧于秋冬遲暮,比不上青松不畏嚴寒。綠竹雖然不畏懼嚴寒,但自愧腹中空空,不能堅實。青松高大不凡,可以聚集龍鳳。淮南小山筆下的桂樹蜷曲多姿,《蜀志》記敘蜀郡的桑樹茂密覆蓋如車蓋,然而桂樹和桑樹枝條脆弱,哪及得上青松遒勁有力、充滿靈氣?

昔日聽聞秦始皇曾封松樹為五大夫,近聞松樹是嵇康的代稱,或封五大夫,或稱赤松子,都是說青松品格之高尚,地位之尊貴。終南山與帝都清宮煙雨相接,哪能知道松樹夜夜向往帝宮的情誼沒有因為西南風而傳達給天帝呢?

美人非常喜歡這幅畫,把它看作和月鐘一樣珍奇的寶貝,重于十八、十九箱之珠寶并千萬匹之香緹。這幅畫的持有者一旦被壞人知悉,就會處處落網遍布,遭遇殺機,生平善惡都無暇論及,就像云煙消散了一樣。畫作的主人生時如海上明月,死后埋入荒郊,生前掌握的寶物,死后落入仆童之手,散落民間。

漢宣帝的照妖鏡、吳王的湛盧寶劍,因為不是凡間之物,所以終將寄身有地,畫松也是這樣,一定會遇到賞識它不凡的人。我本以為李肱的這幅畫一定在選擇合適的人,沒有想到他會送給我,那我就欣然接受了。我既然接受了這贈送的畫松,那也將用漆鳴琴予以回報,并且將這幅畫裝裱起來懸掛在珠簾上欣賞,見到畫松凜然的樣子,便覺得室內清涼,即使是夏天也像冬天一樣。

我從前辭謝聘用,曾經在玉陽山修道過一段時間,在通往瓊瑤宮的路上看到過千株古松,就如李肱畫作上的一樣。從前在玉陽宮學道時,口唱《玄云歌》,手持金蓮花,身著霓裳翠袖,在云霧繚繞的山中,在松竹環繞的宮殿里穿梭而行,真是快活啊。現在自己不幸再次墜入塵網,所以離開了松竹掩映的道觀,就如楚人失弓,不可得也。

我現在看著這幅松樹圖,不禁感覺思緒飄到了修道之時的山上,形魄已經在天壇之上,望見海日初升。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如鳳凰類神鳥般歸去,把這幅畫贈送給扶桑帝君。

【賞析】

本篇為作者早期所作五古長篇。學杜甫韓愈,得其精髓。詩以畫松入手,以“青山遍滄海,此樹生何峰”總領全詩,一語貫下。緊接著描摹畫中之松的遒勁、剛硬與美感并存之態,如君子、壯士、美人,久視之讓人心馳神往,實乃奇古。多是狀青松之貌,而喻李肱喻己之意也在其中。“昔聞咸陽帝”以下八句,又引舊事,以見松之非凡物也。

“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風”,詩人由畫中之松凜然之態聯想到青松的近君之態,作者以己度畫,內心期盼著“西南風”能將他的入世之心報給天子,以此實現個人的理想和抱負。下段借畫寓思,反復夸贊此畫鬼斧神工,為美人所鐘,為世人所追逐,然持畫之人的宿命不過終隨黃土,隱隱透出世事無奈之感,微漏出世之意。“我聞照妖鏡,及與神劍鋒。寓身會有地,不為凡物蒙”,此四句為全詩主旨,詩人相信寶物不凡定不會蒙塵,終當托身有地,這也是作者對李肱和自己才能的確信,以及對未來的期待。末段作者的筆意宕開,由畫中之松轉入真松,由藝術欣賞轉入現實處境的選擇。作者在入世和出世之間反復徘徊,在這兩種看似對立和矛盾的處世態度中,詩人找到的答案是——“終期紫鸞歸,持寄扶桑翁”。入世再而出世,功成身退,才是詩人所尋之道。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李商隱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