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五首有序[1]
【原文】
柳枝,洛中里娘也[2]。父饒好賈[3],風波死湖上[4]。其母不念他兒子,獨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妝綰髻[5],未嘗竟[6],已復起去[7],吹葉嚼蕊[8],調絲擫管[9],作天海風濤之曲[10],幽憶怨斷之音[11]。居其傍,與其家接故往來者[12],聞十年尚相與[13],疑其醉眠夢物斷不娉[14]。余從昆讓山[15],比柳枝居為近[16]。他日春曾陰[17],讓山下馬柳枝南柳下,詠余《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18]”讓山謂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19]”柳枝手斷長帶,結讓山為贈叔乞詩[20]。明日,余比馬出其巷[21],柳枝丫鬟畢妝[22],抱立扇下,風鄣一袖[23],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鄰當去濺裙水上[24],以博香山待[25],與郎俱過[26]。”余諾之。會所友有偕當詣京師者[27],戲盜余臥裝以先,不果留。雪中讓山至,且曰:“為東諸侯娶去矣。[28]”明年,讓山復東,相背于戲上[29],因寓詩以墨其故處云[30]。
其一
花房與蜜脾[31],蜂雄蛺蝶雌[32]。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其二
本是丁香樹[33],春條結始生[34]。玉作彈棋局[35],中心亦不平。
其三
嘉瓜引蔓長[36],碧玉冰寒漿[37]。東陵雖五色[38],不忍值牙香[39]。
其四
柳枝井上蟠[40],蓮葉浦中干[41]。錦鱗與繡羽[42],水陸有傷殘。
其五
畫屏繡步障[43],物物自成雙[44]。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
【注釋】
[1]“有序”一作“并序”。序說明創作緣由。
[2]柳枝:唐代女子喜以“柳枝”為名,此處或許不是真名,李商隱所戀女子往往不指真名。里娘:商家女。
[3]饒:增益之辭,有“甚”意。好賈(gǔ):喜好經商。
[4]此句謂不幸溺死在湖中。
[5]涂妝:涂脂粉、打扮。綰髻:盤發為髻。
[6]未嘗竟:沒有完全打扮好。
[7]已復起去:又站起離開妝鏡。
[8]吹葉:傅休奕笳賦:“吹葉為聲。”嚼蕊:咀嚼花蕊。此無實意。
[9]調絲:調弦。擫:即按也。擫管:用手指按住吹奏類樂器的小孔。
[10]天海風濤之曲:曲調名。
[11]幽憶怨斷:憂愁追憶,哀怨至極。
[12]與其家接故往來者:指柳枝的鄰居。
[13]此句意思是:鄰居都聽到這十年來從柳枝家傳來的管弦之聲,知道她一直都和歌舞打交道。
[14]醉眠夢物:謂其人如醉中之景,夢中之人。娉:同“聘”,迎娶。
[15]從昆讓山:堂兄名叫讓山。
[16]比:鄰靠。
[17]曾陰:重陰。
[18]此二句意為“誰人有此情?誰人作此詩?”燕臺詩:李商隱的《燕臺四首》。
[19]少年叔:青年男子的稱謂。
[20]結:約定。兩句的意思是柳枝扯斷長帶作為信物,麻煩讓山轉贈給李商隱并求李商隱所作之詩。
[21]比:并排。
[22]丫鬟:頭上梳著雙髻,少女的打扮。
[23]鄣(zhàng):遮蔽。
[24]鄰:鄰居,柳枝自謂。濺裙:洗裙子。農歷正月初一至月底,士女酹酒在水邊洗衣服,祓除不詳。
[25]博香山:博山爐,焚香用的器具。
[26]郎:對少年的通稱。
[27]偕當:正相邀一道。詣:往。
[28]諸侯:藩鎮。
[29]相背:分手。戲:戲水驛,在今陜西臨潼縣。
[30]寓:寄,托。墨:書寫。故處:從前相處時的事情。
[31]花房:花苞。蜜脾:蜜蜂的蜜蠟造成連片的蜂巢。
[32]蜂:詩人自比。蝶:比喻柳枝。
[33]丁香樹:美且含愁的一種花木。
[34]春條:春天樹木抽條。結:丁香結、丁香花蕾。取含苞待放之意。
[35]彈棋局:古代的棋盤。棋盤用石頭或者玉制成,方二尺,中央隆起,狀如香爐蓋,所以說“中心不平”。
[36]嘉瓜:好瓜。引:延伸。蔓:瓜藤。
[37]碧玉:瓜皮色如碧玉。冰(bìng):凍結。寒漿:瓜的汁水。
[38]東陵:東陵瓜。
[39]值:當。牙香:香名。
[40]蟠:蟠居僵枯。
[41]浦:兩水交匯處。此指池塘等水域。
[42]錦鱗與繡羽:分別借代魚和鳥。
[43]畫屏:帶有繪畫的屏風。繡步障:繡花的屏障。
[44]物物:屏風之類的物品上畫的或者繡的草木蟲魚之類。
【譯文】
柳枝是洛陽商家女。她的父親非常有錢,喜好經商,不幸溺死在湖中。她的母親不擔心兒子,唯獨擔心女兒柳枝。如今已經17歲了,涂脂抹粉,盤發為髻,還沒有打扮好,就已經要站起離開妝鏡。吹葉子、調整琴弦、按壓笙孔、彈奏天海風濤曲,憂愁追憶,哀怨非常。居住在她家旁邊,和她家頗有往來的鄰居,都知道她十年來一直和歌舞打交道,懷疑她醉生夢死、水性楊花,斷然是不會娶她的。
我的堂兄弟讓山,他家和柳枝家隔得很近。春光層陰的某一天,讓山在柳枝家門前靠南的那棵柳樹下下馬,吟詠我寫的那首《燕臺四首》。柳枝聽到了非常驚訝地問:“這世界上真有這樣的感情?這是誰寫的?”讓山說:“這是我家里的青年男子寫的。”柳枝于是扯斷了長帶,托讓山把它贈送給我,并向我討要一首詩。
第二天,我和馬并排出現在她家巷子,柳枝梳雙髻完畢,抱著手站立在扇子下,風吹起衣袖遮住了她半張臉。她指著我說:“如果你是寫《燕臺四首》的那個人,過三天,我應當去水邊酹酒洗衣,用博山爐焚上香,盛情相待,等你和我一起過。”我答應了她。恰逢有和我一起相邀去長安的人,偷偷將我的行李先帶走了,所以最終沒能留下來與柳枝約會。深冬下雪的時候讓山也到了長安,他告訴我柳枝已經被關東的一位鎮帥娶走。第二年,讓山再一次往東,我們在戲水驛分手。于是用詩書寫從前相處時的事情。
(其一)蜜蜂戀著蜂巢,蝴蝶流連花房,各有所適。雖生活在同一時代但不是一類人,就不要再次相思了。
(其二)柳枝你本美麗而多愁善感如丁香,正是含苞待放的好年紀。美玉竟然做了博戲的玩具,內心怨恨難平。
(其三)好瓜延伸瓜蔓,瓜皮的顏色如同碧玉,似乎凍結了瓜的汁水。東諸侯即使瓜色多而且五色俱全,只把碧玉當成小菜一碟,我卻不忍心把碧玉瓜給他當牙香品嘗。
(其四)柳枝在井上僵枯,荷葉在池塘等水域干枯。魚和飛鳥容易受到水陸的摧殘。
(其五)屏風上的草木蟲魚各自成雙,為什么往湖上望去的時候,入目所見都是成雙成對的鴛鴦。
【賞析】
這是李商隱為其還沒開始已經結束的初戀所作。橫亙在二人中間的障礙很多,“同時不同類”是其難以結合的根本原因。因為彼此的身份不同,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李商隱對柳枝憐惜和喜愛肯定是有的,但或許并沒有太過在意,但失去之后,李商隱卻久久不能釋懷。這里面有愛情、有愧疚、有同情,當然也有嫉妒。
序主要是介紹組詩的創作緣由。柳枝曾向李商隱乞詩,最終因為陰差陽錯,作者未能如期赴約,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創作了這首組詩,算是完成當初的約定。
全詩語言簡單古樸,深得《詩經》之旨,通篇比興,將未能說出口的愛戀與憐惜含蓄而深情地展露。其一是整個組詩的提綱挈領性的文字,我們既然身份不同就不要再念念不忘了吧。“那復更相思”是作者自我勸慰之辭,然愈是勸慰內心就愈是不平。其二和其三皆言柳枝本是美麗而多愁善感的女子,正處于生命勃勃之際,卻成為了棋子,淪為牙香。“中心亦不平”既是狀物又是言情,抒發作者的憤恨、嫉妒、惋惜之情。其三不僅為柳枝不平,而且隱隱透出對柳枝處境的擔憂,“碧玉冰寒漿”言柳枝美好的生命被過早地凍結,“不忍”一詞,抒發作者對改變這一切的無能為力。其四想象柳枝憔悴不堪的處境,同情和擔憂超過了占有和嫉妒,深情可見一斑,難能可貴。“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呼應其一“同時不同類”,與“魚在青天鳥在林,從來只有影相親”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道出了愛情中的永恒難題,如果不夠合適為什么又能相戀,既然相戀又為何只能說聲無緣?其五言人不如物,鴛鴦尚且成雙,而詩人卻形單影只,豈不悲哉,悲傷的意味無限綿長。
上一篇: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河陽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