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賜百官櫻桃
【原文】
芙蓉闕下會千官①,紫禁朱櫻出上闌②。
才是寢園春薦后③,非關御苑鳥銜殘。
歸鞍競帶青絲籠④,中使頻傾赤玉盤⑤。
飽食不須愁內熱⑥,大官還有蔗漿寒⑦。
【注釋】
①芙蓉闕:指皇宮門前兩旁的樓觀,形似芙蓉。
②上闌:漢代宮觀名,在上林苑中。
③寢園:陵園。春薦:唐李綽《歲時記》載:“四月一日,內園進櫻桃,寢園薦訖,頒賜百官各有差”。薦:祭獻。
④青絲籠:系有青絲繩的籃子。
⑤中使:宮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⑥內熱:也叫內火,中醫證名《政和證類本草》卷二三引孟銳曰:“櫻桃熱,益氣,多食無損。”
⑦大官:《漢官儀》曰:“大官,主膳羞也”,即主管宮廷飲食的官員。
【譯文】
芙蓉闕下聚集了眾多的官員,紫禁城內朱紅的櫻桃從上闌宮中捧出。剛剛到祖先陵園完成了春季祭獻,不是御花園的鳥兒叼殘了櫻桃。回家的馬鞍上紛紛系有青絲繩籠子,宮中使者頻繁傾倒著紅色美玉的盤子。飽食櫻桃無須擔心內火,膳食官還提供寒涼的甘蔗汁呢。
【賞析】
王維在文部為郎時作此詩。據《禪鑒》載,天寶十一年(752年)三月乙酉(28日)改吏部為文部,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復舊。本詩即作于天寶十一載之后。
櫻桃在古代是難得的貴族食物,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櫻桃樹怕冷、怕熱、怕旱、怕澇,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展開成規模的種植栽培。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才開始將櫻桃苗木作為經濟作物栽培。唐代宮廷中收獲了櫻桃之后,待櫻桃如珍寶,先向先帝祭獻,再分賜群臣。唐代諸多詩人,如白居易、張籍、韓愈、韓偓等,都因獲賜櫻桃而作詩。但是櫻桃詩不易作。桃、李等作物有許多經典故事可以在創作詩歌時加以化用發揮,但關于櫻桃的典故、故事卻非常稀少。大部分人沒有那么多財力、精力“侍奉”櫻桃樹,導致櫻桃樹本身就很少。
關于櫻桃的典故稀少,對于櫻桃的物性如色澤鮮紅、光澤珠潤、口感酸甜等,在詩中被描寫得就比較多了。創作詩歌的詩人,往往希望“另辟蹊徑”,不落俗套。崔興宗有《和王維敕賜百官櫻桃》詩,試圖借別的果物的典故,對比襯托出櫻桃的特點:“未央朝謁正逶迤,天上櫻桃錫此時。朱實初傳九華殿,繁花舊雜萬年枝。未勝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聞道令人好顏色,神農本草自應知?!薄敖祥佟被昧恕蛾套印贰伴偕茨蟿t為橘,生為淮北則為枳”。“大谷梨”語出潘岳《閑居賦》,傳言大谷梨夏天成熟,“海內惟此一樹”,典故雖然古雅,用來形容櫻桃,卻不貼切:橘子和梨,在外形上跟櫻桃的差距很大,口感也完全不同。通過這兩句詩,完全沒有寫出櫻桃本身的特點。
既然賦寫櫻桃本身難以出新,王維選擇從其他角度賦詩:展現賜櫻桃之事,以突出皇帝恩典為重點。首聯以頗為典雅的詞語,描繪了宮中賜群臣櫻桃的盛景。第二聯前半句寫出皇帝不忘先祖之恩義,后半句寫出皇帝重視群臣、厚待群臣的恩義,凸顯皇恩之詞本來容易寫得空洞、浮于華詞,但王維在這一聯卻改用活潑之筆,“非關御苑鳥銜殘”,以一種玩笑的口吻,描寫出一個自然而有趣的場景,可以說別出心裁。第三聯具體描寫群臣受賜櫻桃之景,卻沒有直接寫賜物:“歸鞍競帶青絲籠,中使頻傾赤玉盤”,然而讀者在閱讀時,卻自然而然地將櫻桃聯想到“青絲籠”“赤玉盤”中,果實鮮美,器物別致,令人垂涎。尾聯寫到了一個細致有趣的小細節:膳食官員為賜物櫻桃配備了甘蔗汁以解除“內熱”,在一首感謝皇恩的官場詩作中,在凸顯宮中行事之周到的詩句中,寫出了生活情趣。正因“情趣”之妙,使得這首詩成為唐代櫻桃詩中的佳作。
上一篇:王維《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春中田園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