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1]
【原文】
微意何曾有一毫[2],空攜筆硯奉《龍韜》[3]。
自蒙半夜傳衣后[4],不羨王祥得佩刀[5]。
【注釋】
[1]謝書:此詩為李商隱為感謝令狐楚傳授章奏之學而作。“謝”為“感謝”之意。
[2]微意:指自己報效恩師令狐楚之意。一毫:比喻極小或很少。
[3]《龍韜》:古代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軍機大事。六韜指文韜、武韜、虎韜、豹韜、龍韜和犬韜。
[4]傳衣:謂傳授師法或繼承師業。佛教禪宗自初祖至五祖皆衣缽相傳,作為傳授佛法的信證,六祖以后不再相傳。此指令狐楚秘授章奏之法。
[5]王祥佩刀:王祥是東漢末年瑯邪臨沂人,事繼母朱夫人,以孝著稱,隱居十年。魏徐州刺史呂虔召為別駕。呂虔有佩刀,工匠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佩此刀。虔以刀贈王祥,祥以大功封萬歲亭侯,遷太尉。入晉,拜太保。佩刀,佩在腰間的刀。古代男子服飾之一,佩之以示威武。
【譯文】
我得到您的指教卻不曾有哪怕些許的報答,只能白白地拿著筆墨紙硯接受您的為文之法。自從您傳授了我寫章奏的方法后,即使像王祥得到佩刀這樣的事也不能讓我慕羨。
【賞析】
這是一首李商隱為表達對恩師謝意的質樸之作。首句“微意”與“未曾有一毫”形成對比,次句“空攜”與“奉《龍韜》”形成對比,表達李商隱對令狐楚傳授知識的感激之情以及對令狐楚學識的心悅誠服之情。后兩句詩人的自得意滿之情溢于言表,一句“不羨”充滿少年意氣。前兩句非自謙之辭,后兩句也非自傲之句,正是因為令狐楚傳授的章奏之學,才致李商隱產生如此鮮明的變化,形成一種看似矛盾的張力,語言精練而意蘊悠長。
上一篇:李商隱《謁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贈別前蔚州契苾使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