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題[1]
【原文】
幽人不倦賞,秋暑貴招邀[2]。
竹碧轉悵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終裛濕[3],風蝶強嬌饒[4]。
此地如攜手,兼君不自聊[5]。
【注釋】
[1]失題:原連五古無題“八歲偷照鏡”篇作《無題二首》。蔣本、悟抄本、席本、錢本等均同。但何焯等人認為此篇必別有所題而失之。“八歲偷照鏡”篇與本篇明顯具有各自獨立的敘述視角和主旨,因此采用何說。
[2]招邀:邀請。
[3]裛(yì):沾濕。
[4]風蝶:風中之蝶。嬌饒:柔美嫵媚。
[5]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譯文】
隱居的人不因游賞而感到疲倦,在炎熱秋天邀請賓客的時候,卻無人邀請我。我在碧竹林中來回走動,惆悵相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無人。野地里的花終被沾濕,風中的蝶強作妖嬈。種種憂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攜手同行,我還是感到煩悶無聊。
【賞析】
此似寄友之作,意在抒寫自己“不自聊”的復雜情緒。這種情緒或是詩人不得志之愁,或是描述睹物懷人之情,或是敘述秋暑之愁時最希望邀請而無人邀請之況,或是陳述因自己的“不自聊”,雖值秋暑而不邀朋友同游的原因。歷來說法不一、莫衷一是。
首聯言秋高氣爽、天高遼遠之際,卻無人相邀的遺憾。頷聯和頸聯,借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內心悲苦,世間一切便也籠罩在悲哀之中,哪怕是良辰美景也不能沖淡其悲。碧竹幽幽、池水清清本是雅士所好,作者卻以“悵”“寂寥”言其心緒。一個“轉”字寫出了作者情緒的變化以及沉浸于悲傷的情緒無可自拔。頸聯露花、風蝶意象本是良辰美景,在作者眼中卻仿佛看到了它們最終無可轉圜的命運。它們在命運來臨之前的無謂抗爭,象征自己不得志的命運,悲痛的情緒到達鼎沸之前的高點。尾聯直抒胸臆,假設相邀同游之境。“兼君不自聊”道出愁緒非同游可以排遣,反而可能連累他人,因而作罷,作者內心之愁濃重深邃,情緒遞進回還。
上一篇:李商隱《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時蔡京在坐京曾為僧徒故有第五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如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