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嵋山
【題解】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八九年(720-721年)間。李白二十五歲之前在蜀地讀書游學,先后兩次登上峨眉山。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開元八年春李白游成都,隨即又登峨眉,作《登峨眉山》。據清人黃錫珪《李白年譜》稱:“開元九載,白游峨眉,有《登峨眉山》詩。”
李白一度崇尚仙道之術,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取道成仙。實際上,李白并不想出世,他有著遠大的抱負,總想以豪俠之身心經國濟世,峨眉奇景只是暫時淡化了他的現實功利心。不過,由此也不難看出,探幽訪勝對李白超功利審美情趣的形成有著不容低估的影響。
此詩寫尋仙訪道,顯然是受時代環境的影響,表達了李白追求肅清絕塵的社會,反對虛偽丑惡的純真情懷。
【原文】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①。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②?
青冥倚天開③,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④。
云間吟瓊簫⑤,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⑥,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⑦。
倘逢騎羊子⑧,攜手凌白日。
【注釋】
①邈:渺茫綿遠,綿邈。匹:相比,匹敵。
②“周流”二句:周流,指周游。絕怪:絕特怪異。
③青冥:青郁蒼冥,青而暗昧的樣子。
④“泠然”二句:泠然,指輕舉貌。《文選·江淹〈雜體詩〉》:“泠然空中賞。”錦囊術:成仙之術。《漢武內傳》載:漢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傳授的仙經放在紫錦囊中。
⑤瓊簫:玉簫,簫的美稱。
⑥微尚:指學道求仙之愿。
⑦“煙容”二句:煙容,指古時以仙人托身云煙,因而稱仙人為煙容。此處煙容即指臉上的煙霞之氣。塵累:塵世之煩擾。
⑧騎羊子:葛由。《列仙傳》卷上:“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山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
【譯文】
蜀國有很多仙山,但峨眉山的巍峨綿邈是眾山都難以與它相匹敵的。我嘗試著登上了峨眉山進行周游觀覽,那種絕特奇異的風光又怎能全部領略得到呢?
只見青郁蒼冥的山峰展列于天際,斑斕的色彩錯落有致,簡直能讓你懷疑那景致是不是出自畫中。飄飄然登上峰頂就能賞玩紫霞,恰如真的得到了修道成仙之術。
我怡然地立在云間吹奏玉簫,在山石上彈起寶瑟。我平生素有修道學仙的愿望,好像自此以后將要結束世俗之樂。
這一刻,我的臉上似乎已經充滿了煙霞之仙氣,塵世喧囂的牽累忽然間已相繼消失。我想,倘若此時能遇上仙人葛由,就快樂地與他相互攜手凌跨穹宇。
上一篇:李白《登太白峰》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