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行動之后無悔的人
梁先生語錄:
“行動之后無悔難。”就我自己來講,我的內心生活常常不調和。從哪里見出?從行動多悔見出。
有句話說:“任何一份私下的努力,都會有雙倍的回報,并在公眾場合被表現出來。”很多時候,仿佛恰好相反。付出很多,卻收獲很少,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描述的出入很大。因此,人們會產生抱怨情緒,比如怨天尤人。一般情況下,人們所看到的往往是客觀的阻礙。例如,事業沒有進展會歸因于老板與公司的不好。因而往往忽略了主觀原因,譬如,沒有考出理想的成績,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付出的不夠,而不是老師教得不好。
正因為人們容易把錯誤、失敗等歸因于客觀因素,因此,一旦失敗,就容易懈怠,即會缺乏行動的積極性。例如,屢戰屢敗,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會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沖擊,表現為精神上的懈怠與氣餒,轉而會影響人們在實際行動上的積極性。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個人的成就。
因此,人們倡導要取得成功,就要積極行動,即便遇到困境,也要越挫越勇,堅持不懈,才能讓滿是淚水的雙眼,看見成功的花兒盛開。事實上,當人們意識到成敗不是取決于客觀因素時,任何一個有上進心的人,都會拿出激情,積極地行動起來。撇開堅持的時間不談,光是在態度上來看,要剔除惰性與挫折帶來的打擊,積極行動起來,并非難事。
真正的難事,是行之有效。即盡可能地兌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承諾。具體地說,就是能讓自己的付出有所得,而不是徒勞。從自身生活出發,不難發現,人們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性格,表現為做事急切,心情浮躁,心不平,氣不穩。用這樣的性格去行動,往往忙忙碌碌而又碌碌無為。最主要的是,這樣的行動不但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更可能會讓自己產生極大的后悔心理。比如,為了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用全部的熱情將一個月的工作任務在一天之內完成,結果漏洞百出,適得其反,不但不能得到表揚,還可能會遭到老板的批評,給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之后便可能“把自己的腸子都悔青掉”。可見,急功近利的性格要不得,行之無效也要不得。
人生于世,我們當規避這樣的性格,讓自己做一個踏實的人,當然,這并不等于磨嘰。要知道,在這個追求效益的社會,我們應當讓自己變成一個行之有效的人,即在積極的行動中,又好又快地辦事,用一分耕耘換一分收獲。切莫做一個行之無效且讓自己悔不當初的人,這樣的人,是難以成就自我的,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力氣,別人可能獲得大于付出;而自己卻可能做無用功,思來想去,都后悔當初自己沒有用正確的心態與現實的眼光去辦事。歸根究底,這還是個人急功近利的性格所造成的。
梁先生曾說,人生有四難,其二便是“行動之后無悔難”。可見,從一種角度來理解,梁先生主張人們要行之有效,不能做一個行之無效,等到結果出來后又自己后悔,自己埋怨自己的人。因此,人生于世,要行之有效,行而無悔,還是要回歸行動之前的心態與性格,即要剔除急切、浮躁的性格,摒棄急功近利的態度,做一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人。這是高效成就自我的方式。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就是要堅持自己內心的追求。人生幾十年,有人老來無怨無悔,死而無憾;而有人“老大徒傷悲”,死不瞑目。為何?前者一生嚴格要求自己,自始至終都能堅持自己內心最初的夢想,歷盡千辛萬苦,最后成功了;而后者,則可能在一時的風雨與困境面前低了頭,放逐了自己的夢想,自然而然,最終也將被夢想拋棄。好比高飛的風箏,牽著線,它就能如你所愿在空中高翔,與鳥爭飛;割斷線,就只能墜落在某個角落,沉寂無聲。
因此,人生中,我們要成就自己,就要做一個堅持不懈,對夢想有執著追求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問心無愧,無怨無悔。
在這方面,梁先生就是一個對自己內心的追求有著執著性格與精神的人。
梁先生在北大任教期間,正是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之時。當時,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舊文化為人們所抨擊。特別是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在這樣的形式下,并不反感新思潮的梁先生絕不隨眾——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
于是,他開始從人類發展史的角度研究中國、印度和西方三大文化體系,并試圖尋找到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1918年10月31日,梁先生在《北京大學月刊》上刊登啟事,征求研究中國文化的合作者,結果無人響應。但他并不氣餒,11月起,梁不辭辛苦,每星期開講“孔子哲學之研究”,大力宣揚孔子的儒家思想。
而在之后的眾多批斗中,梁先生也不畏權威,可以說,他誓死捍衛儒家文化,大力贊揚儒家思想中的精華。
如此執著與堅定,因此,后人說他是“新儒家”,認為他是“中國最后一個大儒”,說他“獨能生命化了孔子”。最主要的是,儒家思想也成為他哲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得益于他的堅持與執著,得益于他的行而無悔。
人生中,我們要成就自我,當養成踏實穩重的性格,摒棄急功近利的態度,做一個行之有效的人;與此同時,還要如梁先生一樣具備執著的性格,對自己的夢想與內心的追求,堅持不懈,行而無悔。
上一篇:《何以自學成才》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做人要有的一種人生態度:鄭重》梁漱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