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原文】
環滁皆山也①。望蔚然深秀②,瑯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③,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④。更野芳佳木⑤,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游也,山肴野蔌⑥,酒洌泉香⑦,沸籌觥也⑧。太守醉也。喧嘩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⑨,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
【注釋】
①環滁:即環繞滁州城的意思。滁州位于今安徽省東部。
②蔚然:指草木繁盛的樣子。瑯琊山,位于滁州西南十里。
③山:名詞作狀語,順著山路。翼然:四角翹起,好似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④得:領悟。寓:即寄托。
⑤芳:花草散發的香味,這里引申為名詞,即指花。
⑥山肴:指從山野捕獲的鳥獸制成的菜肴。野蔌:即野菜。蔌,蔬菜的總稱。
⑦洌:清澈的意思。泉,即釀泉,又叫“玻璃”泉,位于瑯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清澈見底常用作釀酒而得名。
⑧觥:酒杯。籌:指行酒令時所用的籌碼,用來記飲酒數。
⑨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在宴會上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動聽的音樂形式。絲,即弦樂器;竹,即管樂器。
【譯文】
整個滁州城都被群山環繞。遠遠看去,林木繁盛、幽深秀麗,那就是瑯琊山的風貌。順著山路往前行走六七里,會看見一個四角翹起、像大鳥展翅高懸在泉水之上的亭子,那就是醉翁亭。太守寄情于山水之間,心里的樂趣只能用喝酒的形式表現出來。再加上花開遍野、樹木繁茂,天朗氣清,霜色雪白,一年四季的風景不同,太守的樂趣也就無窮盡。
去瑯琊山游玩時,吃山野菜蔬、喝釀泉的泉水釀制的美酒,泉水清澈、酒味甘甜,大家推杯換盞,樂趣無窮。太守醉酒后,人們有的坐,有的起,大聲交談,是賓客在縱情狂歡。并且,在太守看來,宴會上喝酒的樂趣,并不在于彈琴奏樂,太守看見游人的快樂,所以他也很快樂。若問太守是何人?原來他就是素有“醉翁”稱號的歐陽修。
【賞析】
這首詞的起句完全引用歐陽修編撰的《醉翁亭記》首句原文。一開始詞人就寫出了滁州城被群山環繞的空間境界,給人營造一種被自然風景環抱其中的慰藉感。這就奠定了整首詞的基調。接下來的“也”字,更是不自覺地流露出感嘆之情。一句“望蔚然深秀,瑯琊山也。”直接引用《醉翁亭記》的原文詩句,直接點明瑯琊山的風景秀麗,引人入勝。
之后,詞人寫的“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這三句詞更是化用歐陽修所寫的“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下泉上者,醉翁亭也”這句話,只不過,詞人將歐陽修的句式簡化了很多,使得語句看上去更加緊湊明凈。接下來的“翁之樂也”這句拖筆,將上文的一系列描寫變為抒情,使得詞句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其實,從“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這三句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詞人化用前人詩句的能力可見一斑,一句“景無窮也”,更是寓情于景,將詞人寄情山水間的心情描寫得入木三分。
接下來,詞人通過寫“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籌觥也”這三句詞,向世人展現出了一幅這樣的畫面:有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風景秀美的瑯琊山脈,一邊吃著野味菜蔬,一邊飲酒作樂,這樣無拘無束、縱情山水的狀態,遠非普通的宴會可比,到處充滿了野趣之美。
黃庭堅所寫的“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這三句詞,同樣是化用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的“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及“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這幾句詞。與原文相比,詞人所寫的詞句更為精煉簡短,但是,詞句的簡短并不影響詞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將太守與民同樂的情景淋漓盡致地描述了出來。
這首詞乍一看將《醉翁亭記》這篇散文抄錄個七七八八,但是,詞人能用更為短小精悍的詞句,把自己渴望像歐陽修一樣,雖遭貶謫,但還可以自得其樂、寄情于山水之間的情感表達出來。這首詞隱括原文,而又吸納了原文的精髓部分,詞人善于歸納總結的功力可見一斑。
上一篇:黃庭堅《牧童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秋懷二首(其一)》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