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 [1] ,平明送客楚山孤 [2]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 。
【注釋】
[1]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2]平明:清晨,黎明??停褐感翝u。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3]冰心:比喻自己心地晶瑩純潔。
【賞析】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辛漸是唐代人,是作者王昌齡的朋友。這首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當時王昌齡為江寧(今南京市)丞。此詩寫的是早晨在江邊送別朋友的情景。第一句“寒雨連江夜入吳”,描寫煙雨迷蒙籠罩著江天,像是漫天里無邊無際的離愁別緒。

這首詩不像普通“送別詩”那樣極力渲染離情,而是以寒雨、孤山來襯托自己的孤獨。雖然沒有直說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但卻想象著朋友對自己的思念,而且叮囑說,假如他們問起我的話,一定要告訴他們,我的心依然像冰一樣純潔,玉一樣高貴。
關于玉壺冰之典之前就有很多詩人用過,玉壺冰成為人格澄澈磊落的象征。詩人王昌齡幾次遭貶,“謗議沸騰,兩竄遐荒”,大詩人仍然不拘小節不改初衷。在這首詩里,他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口信,用冰和玉來映襯自己的志向,傳達的就是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深藏了巧妙的語言功力,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是上乘佳作。
上一篇:《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王昌齡從軍行(其四)》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