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二首呈任公漸①
【原文】
其一
偶無公事負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隱不知巖穴樂②,手談勝與俗人言③。
簿書堆積塵生案,車馬淹留客在門。
戰勝將驕疑必敗,果然終取敵兵翻。
其二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④。
心似蛛絲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⑤。
湘東一目誠甘死⑥,天下中分尚可持。
誰謂吾徒猶愛日⑦,參橫月落不曾知⑧。
【注釋】
①任公漸:任漸,黃庭堅的好友同僚,一說即任伯雨。
②坐隱:圍棋或下圍棋的別稱之一。巖穴樂:即為隱者之樂,與圍棋“坐隱”之稱相對。
③手談:圍棋對局的別稱。俗人言:多指聒噪之語,反襯出圍棋“手談”之高雅情懷。
④校:通“較”,較量;一本作“角”。
⑤蜩(tiáo):蟬的總名。蜩甲,指蟬蛻的殼。
⑥湘東一目:南朝梁湘東王蕭繹,自幼盲一目。
⑦愛:吝惜。
⑧參橫月落:參星橫斜,月亮落下,指夜深。
【譯文】
其一
偶爾沒有公事可做,下下圍棋,喝杯小酒,忙里偷閑,似乎有些辜負大好時光了。
坐隱手談之樂,超過巖穴隱居,也勝過和庸俗的人們閑聊。
對弈渾然不覺時間流逝,公文堆積到已積塵,而客人已久等在門外了。
驕兵必敗,多疑必失,我一邊下棋一邊提醒自己不可犯這樣的錯誤,果然最后打殺敵軍,真是酣快淋漓。
其二
偶然沒有公事要辦,也沒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就在坐席上邊談起兵法——較量一下棋藝。
精神,好像輕盈的蛛絲,悠悠地飄揚在天空;身體,好像蛻化后的蟬殼,掛在枯干的樹枝上。
如果像湘東王那樣只有一只眼,那就真的甘心就死;棋局像天下中分,雙方各占一定地盤,那還是可以爭持下去的。
誰說我們還是愛惜時光的,連參星橫斜、月亮西落都不曾知道呢!
【賞析】
第一首詩描寫作者坐隱手談之樂,第二首表現與友人對弈之趣,這組詩是作者以下棋為題材描摹下圍棋時心無旁騖、全力爭勝的忘我狀態。
第一首詩首聯負字用得頗妙,負是辜負的意思,平日為案牘勞形的人偶爾無事就大白天下盤棋,確實有點辜負了大好時光,但也是一種自嘲,有忙里偷閑的意趣。頷聯“坐隱”和“手談”兩個動作表達出下棋的快樂。頸聯側面寫出了兩人對弈時間之久,對弈之入迷,對弈之旗鼓相當,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最后的尾聯可謂神來之筆,把之前的下棋岑寂徒然打破,有慨嘆有議論,并且從下棋中總結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第二首詩首聯又是寫自己沒有公事,朋友正好休息,大好機會,于是在席上定要好好較量一番,又為下面的描述下棋展開鋪墊?!靶乃浦虢z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這是一個靜靜的棋手的形象,前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蛛絲來形容棋手心思縝密,偌大的棋盤被比作蒼空,在這棋盤中自然處處都要極其細心。頸聯中“湘東一目”,是說一位被封為“湘東王”而又是一只眼的貴族。他自幼瞎了一只眼睛,看來“湘東一目”說的是他。這一典故在這里用得實在巧妙,圍棋需要兩眼才能成活,“一目”就只能等死了。而筆鋒突然一轉,說天下從中間劃分下去尚且可以把握。也就是說邊角一目不成活,但如果把握中盤,還是很有希望的。最后黃庭堅是在感嘆,用了反問的語氣,說不要總認為我們這些讀書人特別吝惜時間來讀書處理政務,如果是抽空來下盤棋,還是完全舍得的,哪怕忘了時間,這正好與上面豁達樂觀的格調相一致。
兩首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自己與棋友對弈的情景。他認為圍棋比山水之樂更具魅力,也勝過與凡夫俗子聊天。對局者一心專注在棋盤上,以致忘記時間。
上一篇: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徐孺子祠堂》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