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題解】
崔宗之,是李白好友,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左右任禮部員外郎。豪飲狂放,傲岸不羈,性格與李白有相近之處。查《全唐詩》,存其詩僅一首,而這首詩恰好是贈送給李白的,可見他把李白視為推心置腹的知己。
崔宗之先李白而逝,李白《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云:“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惟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可見他們之間的情誼極其深厚。《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是李白在江南懷念崔宗之時所作。
【原文】
飄飄江風起,蕭颯海樹秋①。
登艫美清夜,掛席移輕舟②。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
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復聽菱歌愁③。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④。
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⑤。
【注釋】
①“飄飄”二句:飄飄,一作“飄搖”。蕭颯:稀疏,凄涼。
②“登艫”二句:艫,指船前頭刺棹處。掛席:揚帆。
③“徒悲”二句:蕙草,即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菱歌:采菱之歌。
④瞰(kàn):俯視。
⑤離憂:罹憂,遭憂之意。
【譯文】
狂野的江風飄搖而起,岸邊的高樹在秋風的叫囂中倍感蕭瑟、凄涼。
登上船頭,只覺得這清夜景色很美,于是就揚起船帆,緩緩向前移動輕舟。在小船上看著月兒隨著青翠的山峰流轉,水波浩蕩與青天相合而流。悠悠蕩蕩地仿佛行進在遙遠的星河,只覺得云也幽幽,林也幽幽。
回望歸路才看到浪濤浩浩渺渺,眺望前程才知道逝水遠去悠悠。徒然悲憐蕙草衰歇,再次聽到那飄揚而來的采菱之歌竟忽然覺得滿含愁怨。
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邊的渡口,越過明亮的沙灘就能俯視到了看見前邊的小洲。懷念你啊,卻不得相見。幽幽地遙望遠方,不免徒然增加離別的憂愁。
上一篇:李白《早過漆林渡寄萬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有所思》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