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祠堂①
【原文】
喬木幽人三畝宅②,生芻一束向誰論③?
藤蘿得意干云曰,簫鼓何心進酒樽。
白屋可能無孺子④,黃堂不是欠陳蕃⑤。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⑥。
【注釋】
①徐孺子:這里指東漢高士徐穉,字孺子,徐穉為豫章郡南昌人。徐穉的祠堂位于南昌,根據其故居修建而成。
②幽人:這里指隱士。三畝宅:此處指徐樨故居。
③生芻:這里指新割的青草。
④白屋:平民的住宅。可能:指豈能。
⑤黃堂:這里指州治。陳蕃:生于東漢時期,傳說陳蕃為豫章郡太守時,“不接賓客,唯(徐)穉來特設一榻,去則縣(懸)之”(《后漢書·徐穉傳》)。
⑥湖水:這里指南昌城外的東湖,也就是今天的青山湖,徐穉祠堂位于湖南邊的小洲上。
【譯文】
在高大的樹木下,有古代隱士徐穉的故居。當年那一束新割的青草,試問誰能了解呢?
那些野藤蘿蔓,意興盎然地互相攀援著,沖云蔽日;人們又有什么心思,在神巫的簫鼓聲中,去進獻一樽清酒。
如今,在平民的茅草屋中,怎會沒有徐孺子這樣的高士了呢;而官府的黃堂上,并不是缺少陳蕃那樣的官吏啊!
古人多不慕榮華、淡泊自處,而今的俗人只會議論譏諷而已;只有徐穉祠堂外的湖水,年年漲落,紛紛回復到舊日的岸痕。
【賞析】
這首詩寫于熙寧元年(1068),當時黃庭堅年僅二十四歲,將赴任汝州葉縣尉。詩人拜謁徐穉的祠堂時,忍不住感慨世風之涼薄,于是寫下這首詩。當時徐穉因不滿宦官專權,多次被征聘都不愿出仕。在家鄉過著貧寒的生活,親自耕種田地,時人稱之為“南州高士”。詩中表達了對這位有骨氣讀書人的敬慕之情。
這首詩受杜甫《蜀相》的影響頗深,但缺乏杜詩的靈氣。這首詩的首聯即取“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境,只是上下句順序顛倒,增添一個“生芻”的典故。下句中“何心”問得好,冷清的祠堂,超凡脫俗的隱士,誰也沒有心思來祭奠他。確實耐人尋味。
尾聯上句議論,句意分明。值得回味的是最后一句詩:潮漲潮落,這是自然規律;興亡盛衰,這是社會規律。“才如(韓)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為”?這一“舊痕”任何一個朝代都會見到。詩人委婉曲折的語言中蘊含著深刻的諷刺意味,而以景結尾,的確妙絕。
上一篇:黃庭堅《弈棋二首呈任公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戲呈孔毅父》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