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庭前春逐紅英盡)
【原文】
庭前春逐紅英盡[1],舞態徘徊[2]。細雨霏微[3],不放雙眉時暫開。綠窗冷靜芳音[4]斷,香印[5]成灰。可奈[6]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題解】
《采桑子》,又稱為《丑奴兒令》,是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詞調下《花草粹編》《續選草堂詩余》《古今詩余醉》中均有題作“春思”。這首詞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表現少婦因美好春光的流逝而感懷,又因景懷人,心中無限愁思難遣。全篇情景交融,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烘托,是一首哀婉深沉的悲歌。
【注釋】
[1]春逐紅英盡:春天隨著紅花落盡過去了。逐,跟隨。紅英,紅花。
[2]舞態徘徊:落花在空中回旋飛舞。
[3]霏微:迷濛。
[4]芳音:猶“佳音”。
[5]香印:刻有印記(計時)的香炷。白居易《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絕賓友見戲十韻》:“香印朝煙細,紗燈夕焰明。”
[6]可奈:猶“無奈”。
【譯文】
春天隨著庭前的紅花落盡過去了,滿院的紅花回旋飛舞,似不舍得離開。細雨霏霏,我已經很久沒有舒展眉頭,此時將暫時地放開了。綠窗居所冷冷清清,遠方思念的人兒佳音也斷,徒留心字形的香印化成灰燼。這心中的思念之情無可奈何,昏昏欲睡時,恍惚間心上人也進入夢中。
【賞析】
這首詞描寫少婦傷春懷人、相思難遣的情懷。近代詞人陳廷焯將這首詞的主題確定為幽怨之詞。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寫相思之情無時不在困擾著相思的人,春盡花盡舞盡香盡夢盡,幽怨之情也表露殆盡。
詞中點明了時間是暮春的一天,地點是綠紗窗內的閨房中,主人公是宮中一個可能獲得君主寵愛的宮人,內容是宮人翹首期盼君主來卻一直未來,但仍然盼望著。
上片幾乎都在描寫眼前的景,“春逐紅英”和紅英“舞態徘徊”,寫暮春的景象,是女子佇立“庭前”所見。“細雨霏微”,也是江南暮春的典型景象。景是實景,但又能恰如其分地表現主人公的煩惱愁緒。接著寫人物雙眉不展,表現其觸景傷情。
下片由室外轉到了室內。“綠窗冷靜”是由上片的環境描寫而轉寫女子自身的境況。女子憑倚綠窗,得不到心上人的佳音,心中一片孤寂。“香印成灰”一句,寫香印燒了半天,現已燼滅成灰,暗示女子長時間地等待著,景語實是情語。結兩句,說在萬般無奈中,只盼能到夢中相會。現實生活中滿足不了的愿望,只得寄托于夢中,引發了讀者對這可憐的女子無限同情。
上一篇: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