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節目說到,唐朝元和十年發生了宰相被刺殺的惡性事件,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雖然他的主張并沒有錯,但由于他平時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于是白居易背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無辜被貶讓原本意氣風發的白居易受到了巨大打擊,正是在經歷了這次重大變故之后,白居易創作了可與《長恨歌》相媲美的長詩--《琵琶行》。
內容簡介:唐朝元和十年發生了宰相被刺殺的惡性事件,白居易挺身而出,上書朝廷堅決主張討賊,他的主張并沒有錯,但由于他平時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于是就有人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權,最終白居易背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無辜被貶,讓原本意氣風發的白居易受到了巨大打擊,正是在經歷了這次重大變故之后白居易創作了可與《長恨歌》相媲美的長詩《琵琶行》。那么,這首《琵琶行》表達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境呢?它為什么會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白居易的為官之路還將出現怎樣的曲折變故。
莫礪峰:在公元815年就是白居易44歲的那一年,他被朝廷貶為江州司馬,那么從一個朝廷里的人稱內相的翰林學士,一下貶到一個離長安很遠的地方去當一個閑差司馬,白居易的心情非常地失落。而且他是因為忠于朝廷才受到打擊的,洛伊心里又感到很冤屈,所以當白居易離開長安在颯颯的秋風中間,奔赴江洲去的路上他心情非常不好,那么果然白居易到了江州以后發現這個司馬真是一個閑差,就是在唐代為每一個地方一個州設置司馬這個官,表面上他是刺史的副手,實際上是專門用來安置貶謫的官員的,他根本沒有什么政務要辦。白居易在江州一共待了三年半,應該說基本上是無所作為。他也不能有所作為,因為這就是個閑差,不容他有所作為,而且他的心情也不好。江州時期是白居易的人生觀的轉折時期,在那以前他在政治上奮發有為,非常地要強,很積極。在那以后逐漸地轉向消極,不再是那樣鋒芒畢露的奏疏了,也不再寫諷喻詩了。但是白居易在江州的三年半是不是毫無意義的度過的呢?也不是,他在那里寫出來的了《琵琶行》。白居易在江州時候因為在江州就在廬山腳下,離廬山很近,他在廬山修建了一個簡易的別墅,他給它起名為廬山草堂。這個建筑白居易本人是對它非常喜歡,他一有空就到那里去居住一下,即使當他后來離開江州以后他還是非常懷念這座廬山草堂,再三的在他的詩歌中間懷念它。
可是物質形態的紀念物就是建筑物,隨著時間的流逝總要損壞,總要消逝的。所以等到一千多年以后白居易的廬山草堂還在嗎?早就不在了,什么都沒有了。物質形態的建筑物很容易毀壞,但是白居易在江山還留下了另外一座跟他有關的建筑物,它卻一直保持到今天,這就是江邊上的那一座琵琶亭。琵琶亭不是白居易自己建的,是晚唐的人為了紀念白居易在這里寫出《琵琶行》來,所以在江邊上修了一座琵琶亭紀念他。
那么這座亭子當然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到今天,它也是多次毀壞了,火災,戰亂毀壞了,但是江州人民是履毀履建,毀壞一次再重建一次,所以琵琶亭成為江州的一處名勝,至今還矗立在江西九講市的江邊。我們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力量是最強大的,《琵琶行》這樣的杰出詩篇它與日月爭光,與天地同壽,他永遠活在后代讀者的心里,所以為了紀念《琵琶行》而建的這座琵琶亭也就永久矗立在那里。
解說:《琵琶行》與《長恨歌》堪稱白居易的巔峰之作,有人說即使沒有其他的作品僅憑這詩白居易就足以不朽,《琵琶行》一出不僅當即風靡宮廷內外,而且千百年來一直傳頌不衰,那么,一首描寫琵琶女的詩歌究竟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藝術魅力和現實影響呢?
這首《琵琶行》怎么會成為千古名篇呢?它感人的力量從什么地方來的?我想我們首先會關注到《琵琶行》的藝術成就,《琵琶行》這首詩無論是敘事,還是抒情,還是描寫就是古典詩歌的三大主要內容,它在這三個方面它的藝術水準都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程度,就是藝術水平太高了。我們簡單地看一看,先看敘事,這首詩里的情節是一層一層鋪開來的,先寫在一個秋天的夜晚白居易到潯陽江頭去送客,古人送客除了喝酒以外唐代人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要有音樂來伴奏,來抒發一些情感,正哈這個時候偏偏邊上沒有音樂,所以大家就“醉不成歡慘將別”,覺得很掃興,就想算了,散了。沒想到這個時候突然傳來琵琶聲,向天樂一樣,大家都興奮起來了,于是把船靠過去請這個彈琵琶的人出來演奏一番,于是出來了一位琵琶女,琵琶女以她的美妙的琵琶聲打動了在場的所有的人,同時她彈完以后因為自己也很感動就述說了自己的身世,說自己本來是長安的歌妓后來怎么流落到這里來等等,那這一番訴說又勾起了白居易對自己心思的回憶,所以它的情節是一層一層地逐漸深入的,是環環相扣的非常自然,這是敘事,事情的線索交代得非常清楚。
第二是抒情,《琵琶行》整首詩都沉浸在非常濃郁的,非常傷感的抒情氛圍中間,無論是琵琶女自己說年輕時候是長安的名妓,當時生活中充滿了歡笑,現在年老珠黃嫁為商人夫這樣一種經歷使她非常地傷感,還是白居易原來從人稱“內相”的翰林學士現在貶到偏遠的江州來當一個司馬,失落感也非常大,這個抒情抒得恰到好處,非常地感人。當然,《琵琶行》更令人驚嘆的是它的描寫藝術,他描寫得太好了,他描寫的不管是人物還是具體的事件都描寫地非常生動,我們看他描寫琵琶女的神態,寥寥數筆沒有很多的巨子,剛走出船艙時“猶抱琵琶半遮面”還有一點害羞不好意思見生人,琵琶把自己的半邊臉都遮起來。然后等到彈奏完一曲要對客人們說她自己的事情“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把自己的衣服整理整理好站起來恭恭敬敬地說,她獨特的身份如此,她是一個歌妓,現在又嫁為商人婦,在白居易這些地方官員面前她的身份這樣子,她應該是這樣表現,栩栩如生。
《琵琶行》中所描寫的有的景物像潯陽江上的那一輪月亮,在詩中間是點綴寫的,沒有正面地去描寫它。白居易一開始送客到這里“醉不成歡慘將別”這個時候看到了,“別時茫茫江浸月”一輪不是很分明的月亮茫茫的月亮倒影在江山里面,等到琵琶女彈琵琶戛然而止,琵琶聲停了又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靜悄悄的,一點聲音都沒有,只有江心一輪白的月亮沉浸在心里。這個月亮在這個詩中間就是一個點綴,但是我們讀了以后再也忘不掉了,寫得真好。
當然《琵琶行》中間描寫得最好的是這位琵琶女彈奏的琵琶聲,這個琵琶的聲音。說實話,音樂它跟文學它跟詩歌它本來是兩門藝術,兩者是不相通的,所以音樂的美妙,這個音樂美妙到什么程度是很難用語言,用文字來描寫的,你怎么說都說不清楚,因為它是另外一種藝術,你只能去聽。但是我相信所有的讀者只要讀過《琵琶行》都永遠不會忘記《琵琶行》中對于琵琶女彈奏的琵琶聲的描寫,這一段描寫太美妙了,使人讀了以后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好像你就在當日的潯陽江頭,親耳聽到了她的琵琶聲一樣。我們來看看這些巨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詐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一段巨子你讀過以后把當時的琵琶聲的美妙忽而激昂,忽而低沉傳神過來,傳出來,這個神采都傳過來了。請問什么叫繪聲繪色?《琵琶行》的描寫就是繪聲繪色。
解說:《琵琶行》敘述層次分明,描寫細致生動,然而,這首詩能夠被歷代文人所稱頌不僅僅是它卓越的藝術成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白居易看來“情”才是詩歌的根本條件。那么《琵琶行》能夠感動歷代讀者,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又是什么呢?
剛才說了《琵琶行》它在藝術上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一個高超的程度,但是《琵琶行》所以能感動我們的還不是這一點。一首詩歌它所以能夠感人肺腑它的主要的原因不會是它的藝術,而只能是它本身所蘊含著的那種情感,感情才能打動我們。那么請問《琵琶行》感動我們千年以后的讀者它里面所蘊含著的情感是什么呢?簡單的說就是那兩句話:“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大家想一想白居易和琵琶女兩個人素昧平生,兩個人本來的身份是完全不一樣的。琵琶女只是長安城里的一個歌妓,是賣唱的或者是獻藝的,是以她的琵琶以書為別人提供娛樂的,地位很低下。而白居易是士大夫,是朝官,是曾經做過翰林學士的一個重要的朝官,兩者的身份完全不一樣。但是,由于命運的安排琵琶女嫁為商人婦離開長安,漂流到潯陽江頭,這個商人重利輕別離,商人追利所以去販茶去了,把她一個人冷清清地拋在這個空的船上面,她覺得很傷心。白居易也是忠于朝廷勇敢地提意見受到打擊,雖然有滿腹的才華卻失去了為朝廷服務的機會,被貶到江州來做一個司馬的閑官,他心里也是充滿著失落感。這個相似的經歷使兩個人之間產生了同情,產生了共鳴。于是就產生了這一首《琵琶行》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句警句,《琵琶行》全詩88句,中間的警句就是這兩句。所以我覺得《琵琶行》它最有意義的地方就在于通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事例揭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樣一條原理。
親愛的聽眾朋友無論你漂泊到天涯海角,即使你感到舉目無親,只要我們懷著這種美好的情懷那么我相信你一定會在陌生的人群中間發現同情,也會在陌生人群中間得到共鳴,讓我們永遠牢記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樣的動人的詩句,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留給我們的最好的遺產。我有時候覺得僅僅是為了這兩句詩我們就應該對白居易說一聲謝謝,他把這個人間一種最美好的情懷非常優美地表達出來了。
解說:天涯淪落相逢相知的慨嘆也表現出白居易精神家園的失落和他渴求建功立業的人生追求,對于白居易來說被貶江州成為他人生的重要分界線,從此白居易開始采取明哲保身隨遇而安的處事態度。三年之后47歲的白居易被調任中州刺史,仕途開始有了轉機。年過50之后他又先后擔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這讓白居易異常高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此時閑靜恬淡的白居易如此興奮呢?
我們在前面講過白居易青少年時代因為家庭貧困又遭逢戰亂,所以多次到江南去避難,他的青少年時代到江南避難的時候到過蘇州,也到過杭州,這兩個江南的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杭州不但是江南的名城地方富饒,物產很好,然后人口眾多,而且風景非常地秀麗,所以被人稱為“天堂”。白居易在江南流落在江南的時候他對于當時的蘇州跟杭州的地方長官非常地仰慕,當時蘇州的刺史是韋應物,當代有名的大詩人。杭州的刺史叫房孺復,也是當時的一個大名士,文才風流又做這樣大城市的江南大城的地方長官,非常仰慕。所以他暗暗地有一個希望他說我希望這一輩子將來也能夠到蘇州、杭州這樣的城市哪怕中間的一個做上一任刺史這樣人生就圓滿了,有這樣的一個希望,這個希望當時非常地強烈,所以他過了幾十年以后還記得清清楚楚當他真正做上了杭州刺史,接下來又做了蘇州刺史以后,他兩個城市都做了刺史,后來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說起他幼年時候的這個想法覺得很欣慰。
那么我們說白居易先到杭州做刺史,接下來后來又到蘇州做刺史,在這兩個江南名城都做過地方長官,這當然是滿足了他自己的人生希望。白居易51歲那一年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他7月份離開長安直奔杭州去,到杭州以后白居易很快就發現杭州真是一個好地方,不光是地方富饒而且風景非常秀麗,他尤其欣賞杭州的那一顆明珠就是西湖,西湖上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居易非常喜歡。所以白居易在杭州的歲月中間寫了很多首優美的詩歌,來詠杭州的山水。西湖是很有幸,西湖得到很多大詩人的吟詠,他們大家談到西湖的詩我想雖然我們今天在講白居易,但是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蘇東坡的那一首西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他在湖上面喝酒,游糊,一開始晴天后來突然又下雨了,他寫了一首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應該說蘇東坡的這首西湖詩,是歷來詠西湖詩里面最有名的,它概括性地提綱地把西湖的美寫出來。但是我們讀了以后只有四句話,是不是覺得也還是有一點點抽象啊?西湖的美景,那么這里我們就要說到白居易的西湖詩,白居易同樣也寫了很多西湖詩,他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就叫做《錢塘湖湖春行》,就是春天在西湖上面行走媳婦亦名錢塘湖,它是一首七言律詩,他說,“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水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糊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這首歌寫的是什么呢?它寫的是西湖一個特定的時刻,就是在初春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很晴朗的日子里面西湖的景色,春天的水漲了起來,西湖的水非常滿,水面很高糊顯得更加的寬闊,湖邊上天邊垂著云彩,然后因為天氣變暖了,黃鶯,燕子,黃鶯在樹上忙著筑巢,燕子啄著泥巴到人家梁上去做窩,然后華花草也非常地豐茂,他最喜歡就是那一條白沙堤這是西湖里原來就有的,當時叫白沙堤,在西湖的北邊,他說這一帶騎著馬到那里去走一走真是非常的好。
這首詩好在哪里呢?他既寫出了西湖的怡人的風光,同時又構建了一種舒緩的,一種和諧的一種氛圍,你在那個時候覺得整個的氣侯,整個的景色都非常地和諧人在里面走是非常愉快的。也就是說跟蘇東坡的詩相比的話他的描寫非常地具體。
解說:白居易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然而作為一個文采風流的大文人此時的白居易成為了地方官員,要去長官繁雜的政務,那么他能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官呢?
白居易到杭州他不是僅僅作為一個詩人來的,他不是一天到晚寫詩來吟詠杭州的山水,他同時是一個杭州的地方長官,要負責這個地方的政務的。所以他一到杭州下車伊始就打聽當地最重要的政務是什么,馬上就了解到杭州最重要的事情是水利,水的問題最重要。白居易去了以后做了兩件大事情,第一就是修水井。杭州城里原來居民的飲水全靠六口水井,因為杭州進錢塘江,錢塘江潮很大倒灌那個水是咸的,運河里的水是不能喝的,所以城里的居民喝水全靠六口水井。這六口井是唐德宗時代一個杭州刺史叫泌的人挖的井,整個井水也不是自然的地下水,這個井水實際上就是西湖水,李泌當時在杭州布點挖了六口水井然后從西湖,把西湖水引到這個井里面來,用石頭做了暗渠,這個渠道是埋在地底下的,埋在地下的,像一個自來水管一樣的,把西湖水引到這六口井來。
那么幾十年過去了以后,等到白居易來做刺史的時候,他發現幾十年沒有修了,這個水的渠道很多都淤塞了,不通了,有的井已經干枯沒水了。所以白居易馬上就興工把這六口井連帶它的渠道全部都修好,這樣的杭州人民又有很好的清水可以飲用了。更主要的工程白居易在杭州時候做的是整治西湖。他去了以后就發現西湖問題,西湖的問題就是它的蓄水量不夠,它的堤壩不夠高,堤壩不夠高一個蓄水量不夠,水多了要漫出去。第二、就是錢塘江潮水大的時候那個咸水會漫過堤壩來,影響西湖的水質。所以白居易去了以后就興工來修建西湖的堤壩,把這個堤壩加高了幾尺,做的很高,高了以后錢塘江的水倒灌不進來了,同時蓄水量就大大地增加了。所以白居易在杭州他最大的政務就是治理西湖,這里面有很多的情況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西湖原來為什么水位長期很低呢,一個當然是前任的官員沒有好好地修堤,還有一點就是性西湖中間有十來頃的土地,就是這些地湖水低的時候這個田就冒出來,湖水高的時候就把它淹沒了,那么這些田是無主田,沒有主人的,政府也不收稅,所以當地有些人就在那里耕種這些田地,他們當然不希望湖水高了,湖水一高把這些田淹了就沒有了。所以他們就買通了管水閘地那些官吏,本來有閘門的管水閘的經常把水放掉,放到湖水的低地里這個田冒出來。白居易去了以后查明這還了得,這影響整個西湖的蓄水量,所以就嚴令禁止不許私自放水,讓西湖的水位提高,同時他又增高了堤壩,水位就提高了。當然白居易不是說一味的要提高水位,他也知道水位太高暴雨成災的話那個堤壩會沖毀,所以他又規定守堤壩的人假如看到西湖的水升高到離閘門口只有一寸的時候就開閘放水,就是你要讓這個水位始終保持在一個平的水面上,一個規定的水準上來。
然后杭州的農民一向是用西湖水來灌溉田地,種莊稼要用西湖水灌溉田地,因為這是杭州唯一的淡水源。白居易去了以后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他制定了一個非常嚴密的利用西湖水來灌溉田地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們現在都知道得很清楚,是因為白居易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做《錢塘湖后記》,這篇文章刻在石頭上了,錢塘湖就是西湖,西湖的得名因為第一,它在杭州城的西邊所以叫西湖。第二、它離錢塘江很近所以叫錢塘湖,兩個名字是一個湖。那白居易寫的這篇《錢塘湖石記》里面對于杭州地方怎么利用西湖水來灌溉莊稼規定得非常詳細,它里面說西湖的水每降低一寸水位降低一寸這些水可以灌溉15頃的田地,一頃是100畝,15頃就是1500畝,就是有數量的,他研究過的。所以他說每次當要放水澆灌田地的時候先要看好這塊地一共有多少面積,需要多少水,放水的時候派兩個士兵一個人站在湖邊上,一個人站在地頭,規定的時刻看水位降到多少就停止放水,這些水就夠了,這是有規定的。第二、白居易說放西湖水澆田,那錢塘縣就是西湖縣邊上當然是離得很近,假如離得遠的像到了鹽官縣水到不了怎么辦?他說利用大運河,當時叫官河,他說鹽官縣的田地可以用官河水來澆灌,假如官河水位不夠可以臨時從西湖里面調水,西湖放一點水到官河里面,再讓官河水流到鹽官縣的里邊澆那里的田地。但是他說好,他非常有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他說規定好等的澆灌莊稼完以后,因為原來測量好的官河的水位是多少,要把多余的水再還給西湖,不能放給你就算了,你澆完了水以后多的水還到西湖里面去,保證西湖的蓄水量。反正就是這篇文章里面把杭州一帶怎么利用湖水來澆灌莊稼這件事情寫得非常地分明,非常地細。這篇文章在白居易的文集中間非常的特殊,因為我們知道白居易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散文作家,他的古文寫得非常好,都是美文。比如說他在江州時候寫的《廬山草堂記》就是一篇非常美的文字,但是這篇《錢塘湖石記》也收在白居易的文集中間去根本不是一篇美文,一點文采都沒有,為什么?他不是寫散文,他是寫地方上這個水利怎么辦?要讓大家一讀就懂刻在石頭上,所以我們說這樣的一個大文人,大詩人風流才子等到他到地方做地方長官的時候他是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么,這個時候一點都不浪漫,這篇文章里面一點浪漫氣息都沒有,因為它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經過白居易的精心治理杭州的西湖,不但成為一個風景非常優美的一個名勝,而且成了杭州一個寶貴的水源,杭州的一個蓄水池。三年以后白居易在杭州實際上每做滿三年,前后跨三年。三年以后他被朝廷召回長安了,白居易離開杭州,杭州的百姓對白居易是依依不舍,他們扶老攜幼前來相送,帶了很多酒來請他喝,舍不得他離開。白居易也對杭州的父老依依不舍,他寫了一首詩留給杭州的百姓,他前面當然是表示謙虛說你們都來送我,我沒事業沒有什么政績你們怎么這么依依不舍呢?這首歌的最后有兩句叫做“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就是我對杭州百姓并沒有其他的功勞,我唯一的功勞就是整好了西湖,留下了一湖情水,“與汝救兇年”汝就是你們,你們碰到干旱的年份這一個西湖可以對你們有一些救助。應該說白居易對杭州的百姓是有功勞的,是有恩惠的。
解說:白居易為官認真深得杭州百姓的愛戴,為了紀念白居易人們就把白居易在西湖邊上修建的那道堤壩稱為“白公堤”。讓白居易想不到的是在杭州做了一任刺史之后,很快他又被任命為蘇州刺史,而且在蘇州也留下了一道“白公堤”,“蘇杭白堤”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那么白居易在蘇州同樣受到百姓的擁戴,是因為他是深得民心的大詩人還是他做出了惠及百姓的政績呢?
無獨有偶,白居易不但在杭州做了一任刺史,等到他調回長安以后很快又被任命為蘇州的刺史,就是從44歲到45歲。他44歲那一年被派到四周,可惜這個時候白居易的身體狀況不好,他在蘇州做了一年時間,第二年5月因為眼病復發,眼睛生毛病了,向朝廷請長假到8月就離職了,就是白居易在蘇州實際上只做了一年的刺史,這一年短短的時間,白居易在蘇州也是非常盡心盡力地為當地做一些好事。蘇州跟杭州一樣也是江南的名城,當時它的財富收入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是非常高的,地方富饒,所以白居易到了蘇州以后自己覺得責任重大,要把這個地方治好。所以他到蘇州以后他寫給元稹的信詩里面說,我真是政務繁忙,從清早一直辦公到黃昏都辦不完,事情多得不得了,非常忙。可惜就是在這一年白居易身體情況一直不好,他肺病復發咳嗽,第二年春天騎馬又摔傷了腳,摔傷了腰,然后又眼病發作,所以影響了他辦公。但是盡管如此白居易在蘇州還是非常勤勞的處理他的政務,他也為蘇州的老百姓為地方上做了不少好事情。白居易到蘇州以后他很快就發現,蘇州雖然號稱水城,有人說它是,現在有人說它東方威尼斯,它河道多,但是他發現這個水城實際上有的河道已經淤塞了,有的地方水運并不方便,所以他到了蘇州以后他就發動民工帶領人民來整治這些河道,尤其是他新開掘了一條河道,從蘇州城西的一個城門叫閶門開一條河一直完到虎丘山下,這條河的名字叫山塘河,山塘河是白居易在那里開掘的。那么山塘河首先是為了運輸,交通,它閶門這個地方跟大運河聯起來,大運河一個分叉叉出去一直叉到虎丘山,交通當然就非常方便。他挖河的時候挖出來的土就堆在河邊上筑了一條堤,這條堤叫做塘堤,因為防止河水泛濫,久而久之因為交通發達以后這個地方經濟就起來了,這一帶地方就變成了非常繁華的一個市區,所以蘇州人就塘堤叫做塘街,成了一條街道兩邊都蓋了房子。
山塘街同時又被蘇州人民稱作“白公堤”,就是白居易白公在這里修建的堤壩,這個名字一直保存到現在,當然,后來在虎丘山還給白居易修了一座祠堂,是蘇州人民對他的紀念。
他在這些刺史任上他的清廉情況如何,他廉潔奉公嗎?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白居易相當廉潔,白居易在杭州做滿三年刺史以后唐代的一本著名的筆記叫《唐語林》這是一本很嚴謹的書,《唐語林》中這樣記載說白居易離開杭州刺史任的時候他把三年來多下來的俸祿,就是朝廷發給他的薪俸他沒用完,太多了,剩下來的錢都捐出來,捐給杭州的地方公庫,地方的金庫,留下來干什么呢?就是留給下一任的杭州刺史,以后的杭州地方政府假如要辦什么工程,要救災錢不夠可以拿出來用,他捐了一部分錢出來。這件事情在白居易本人的詩文中間都沒有提到,也許是傳聞,但是假如不是他清廉的話怎么會有這樣的傳聞。比如一個貪官民間會有這樣的傳聞嗎?說這個貪官捐了多少錢,給公庫不可能。所以這件事情就說明當時的百姓對于白居易的清廉大家是有一個公認的,所以我們說白居易做地方官無論是從他的政績來考核,還是從他的清廉程度來考核他都是一個合格的或者說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地方官,他是盡到了他做刺史的責任。好,謝謝大家。
上一篇:白居易(六)急流勇退
下一篇:《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