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成都
離開成都竟已經三十年了。民國二年便離開了它,一直到現在都還不曾和它見面。但它留在我的記憶里,覺得比我的故鄉樂山還要親切。
在成都雖然讀過四年書,成都的好處我并不十分知道,我也沒有什么難忘的回憶留在那兒,但不知怎的總覺得它值得我懷念。
回到四川來也已經五年了,論道理應該去去成都,但一直都還沒有去的機會。我實在也是有些躊躇。
三年前我回過樂山,樂山是變了,特別是幼年時認為美麗的地方變得十分丑陋。凌云山的俗化,蘇子樓的頹廢,高標山的荒蕪,簡直是不堪設想了。
美的觀感在我自己不用說是已經有了很大的變遷,客觀的事物經過了三二十年自然也是要發生變化的。三二十年前的少女不是都已經成了半老的徐娘了嗎?
成都,我想,一定也變了。草堂寺的幽邃,武侯祠的肅穆,浣花溪的瀟灑,望江樓的清曠,大率都已經變了,毫不容情地變了。
變是當然的,已經三十年了,即使是金石也不得不變。更何況這三十年是變化最劇烈而無軌道的一世!舊的頹廢了,新的正待建設。在民族的新的美感尚未樹立的今天,和諧還是觀念中的產物。
但成都實在是值得我懷念,我正因為懷念它,所以我躊躇著不想去見它,雖然我也很想去看看撫琴臺下的古墓,望江樓畔的石牛。
對于新成都的實現我既無涓滴可以寄予,暫時把成都留在懷念里,在我是更加饒于回味的事。
1943年2月13日
上一篇:郭沫若《影子》散文集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悼江村》散文集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