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懷舊
【題解】
本篇選自《彊村叢書》本《范文正公詩馀》。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進士。少時貧困力學,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力舉革新,因保守派反對而罷執政,以資政殿學士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后在赴潁州途中病死,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詞今僅存六首。此詞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三題作“別恨”。蘇幕遮,唐教坊曲名,源自西域樂舞,后用為詞牌。幕,亦作“莫”或“摩”等。雙調,仄韻。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
(1)黯鄉魂:思念家鄉,黯然神傷。黯然,心神頹喪的樣子。(2)追旅思(sì):羈旅的愁思纏繞不休。
【導讀】
這首詞寫羈旅愁思之情,但意境闊大,是這類詞中少有的。
上片寫明麗、闊遠的秋景,暗透鄉思。長空湛碧,大地橙黃,與伸展到遠方的秋江相接。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是白色,但由于上接碧天,下連清波,遠望就水天同色了。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連接在一起,景物從眼前所見延伸到想象中。自從《楚辭·招隱士》寫出“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以后,詩詞中,芳草就往往與相思別情相聯系。這里的芳草,遙接故園,更在斜陽之外,惹人無限鄉思,所以說它“無情”。
下片抒情。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義近。“黯鄉魂,追旅思”上下互文,有強調意味。“除非”,表明別無他計,經常因鄉思而不能入眠。從“斜陽”到“明月”,顯示出時間的推移,足見鄉思離愁之重。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入愁腸,總是更添相思之苦了。
【思考】
你能另舉一首同題材的詩詞嗎?感受一下,與這首詞在意象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上一篇:《王禹偁·點絳唇感興》閱讀理解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