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白居易少作,據(jù)《唐摭言》、《幽閑鼓吹》等記載,白居易青年時代曾攜此詩赴長安謁名士顧況,顧睹姓名打趣道:“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及讀此詩,乃改口鄭重道:“有句如此,居亦何難。”因為之延譽。唐人于限題作詩,題目前加“賦得”二字。《古原草送別》即所擬詩題。
此詩重點放在詠“古原草”,最后帶出送別之意。首聯(lián)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點明不是一塊草地,而是大草原,“離離”迭字,狀出草色之茂密、景象開闊;“一”字重出,形成詠嘆,先道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
次聯(lián)緊承上“枯榮”,歌詠野草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別致處在于不是一般地寫草原的秋枯春榮,而是寫野火燎原,把野草燒得精光,——強調(diào)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了強調(diào)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草置根大地,具有頑強生命力,草灰化著肥料,來年春草長勢更旺。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自然天成,寫出了一種在烈火中再生的典型,寓于哲理意味。故為名句。
緊接“又生”,轉(zhuǎn)寫古原景色。“古道”、“荒城”緊扣“古原”字面。雖然道古城荒,青草卻給古原帶來了生氣。前四句寫草是白描,此二句“遠(yuǎn)芳”、“晴翠”更以藻繪染色;“侵”、“接”二字繼“又生”寫出迅猛擴展之勢。這兩句還安排了一個送別的環(huán)境。末聯(lián)巧用《楚辭·招隱士》名句“王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翻出新意,不是面對草色懷遠(yuǎn),而是在草色中送別,用劉長卿的話說即“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用李后主的話來說即“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繳清“送別”的題意。
從命題作詩的角度看,全詩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神完意足;而且能融入深刻的生活感受,包含相當(dāng)?shù)恼芾硪馕叮蕿榧炎鳌?
上一篇: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