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門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本詩以比興手法,借屹立江心、急浪排摧、永不動搖的滟滪堆,與陰險難測、變化無定的小人之心相比,以抒發自己胸中的積憤。
“城西門前滟滪堆”。“滟滪堆在夔州之西,蜀江中心”(《太平寰宇記》)。這句詩把滟滪堆的位置點得很具體,給人以詩人正舉目眺望的實感。詩人由望而贊:“年年波浪不能摧”。滟滪堆突出在水流極為湍急的瞿塘峽口,詩人曾在另一首《竹枝詞》中用“嘈嘈”二字形容這里的沖波激浪。當此急流,滟滪堆千年萬載卻凝然不動。這雄勁堅定的巨石,正是詩人百折不撓剛毅性格的象征。他為了革除弊政,參加“永貞革新”,兩次被貶,備受打擊,卻毫不動搖。他寫詩把權臣和勢利小人比作“喜昏黑”、“利嘴迎人”、其下場只是“飼丹鳥”的蛟子;把朝中新貴比作“盡是劉郎去后栽”的“桃千樹”……他面對滟滪堆,便借題發揮,巧取其“年年波浪不能摧”的特點,與勢利之徒作對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忽東忽西,“少時”即變的人心,是與“不能摧”的巨石大相徑庭的,因此詩人用“懊惱”領出,表示極大的義憤。韓愈曾說:當初“誓生死不相背負”,一旦朋友“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柳子厚墓志銘》)。詩的結句,活畫出了這些小人瞬息萬變、反復無常的丑惡嘴臉。
本詩托物起興,命意精警,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深刻揭露了“世情之云雨翻覆”(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
上一篇:呂溫《臨洮送袁七書記歸朝》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