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李文蔚》鑒賞
《蔣神靈應》全名《破苻堅蔣神靈應》,主要寫淝水之戰西秦王苻堅被東晉謝玄擊敗的故事。
苻(fú)堅“收蜀破魯,天下十分得其七也” ,他視東晉微弱,欲舉大兵圖晉,先請軍師王猛商議。王猛認為應該“存仁布德守秦邦” ,而不要憑借“兵多將廣” 、“人強馬壯” ,冒然行動。否則,只怕“枉徒勞措手難防” 。秦王苻堅不聽王猛之言,又同陽平公苻融商議。苻融認為晉不可滅者有三: 天道不順者,一也;晉國無釁者,二也; 數戰兵疲,民有畏敵者,三也。苻堅仍然堅持出兵,喚來大將梁成、慕容垂,二將欣然愿往。慕容垂是被苻堅擊敗收降之將,心中懷恨,他所以同意出兵圖晉,是因為“若是成得,某便封官受賞。若是輸了呵,某領兵還我那夾山去” 。苻堅急于得天下,那里去想這些。淝水一戰,被東晉十萬兵打敗,百萬兵被殺大半,水中淹死大半。苻堅孤身逃竄,向梁成慕容垂求救,慕容垂要他及早受死,苻堅愿以西秦與慕容垂,方得活命。
東晉方面,劇本首先寫了有雅量之才、舉侄設計的史部尚書謝安。大司馬桓沖請侍中王坦之舉薦抵抗西秦名將時,王坦之說: “小官才疏德薄,不能舉薦。有謝安此人才高德厚,當以舉賢拜將,堪可定西秦苻堅也”。謝安平昔所好者,乃聲律棋枰絲竹之藝,樂其心志。他得知西秦苻堅欲圖東晉,就有舉薦“頗習韜略遁甲之書,學成管樂之謀” 、“有孫吳之智” 、“亦有大將之才” 的侄兒謝玄掛印為帥的想法。王坦之一提起保舉名將之事,他便毫不猶豫地舉薦謝玄,滿懷信心地說:“若論此子,乃社稷之臣,棟梁之材,堪可掛印為帥。若論俺晉國,有長江險阻,老夫略施小智,但用機謀,將秦兵一百萬一鼓而下,有何難哉” ! 說罷,若無其事地和王坦之下起圍棋來。下棋中間,喚來謝玄觀看,以棋喻戰,使其得用兵之法;謝玄向他求問破秦之計,他先用周瑜、諸葛亮破曹之例,鼓舞其必勝信心; 接著用紙寫一“退”字交給謝玄,說道: “凡治眾如治少,分數是也。三軍之眾,亦可敵也。我與你這個字,便是破苻堅之計” 。就這樣,在閑談圍棋中,薦才定計,做好了破秦的重要準備。雖然作者沒有寫謝安直接參戰,但謝安的決定性作用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直接指揮淝水之戰的是謝玄。他參透了九宮八卦文、一變千籌數、萬敵百戰法、三略六韜書,掌握了妙策幽微趣、神機決勝術。他觀棋如排兵布陣,識其方園動靜親疏: “靜埋伏暗計包藏,動交戰攻城必取,園用兵如棋子,方下寨似棋局。倚親者添雄壯,接疏者情勢孤” 。他對棋中變化,無不知備; 對叔父所書“退”字,他對照棋局,參詳已透。苻堅倚仗百萬雄兵,過河布陣,殺氣騰騰,不可一世。謝玄里壯外怯地對苻堅說: “苻公,你兵百萬,我兵十萬,少不敵眾。你將兵且退過河那邊,我回去商量,便來投降,你意若何”?苻堅不知是計,命令三軍退過淝水那邊,擺著陣勢,若謝玄不降,再與交戰。百萬兵馬,一退即亂,這“退一步非災怎免,退一步橫禍纏綿” ,謝玄在他退兵亂陣之際,下令吶喊追趕,眾軍趁勢爭先,秦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正所謂戰者多算勝,少算不勝。百萬兵對十萬兵的嚴重局面,被一“退”字輕而易舉地解除了,風云雷電被一“退”字轟得一干二凈,轉眼間“邊庭寧靜” ,天下太平,萬里無云,黎民安生。
劇中插入了一段謝玄焚香禱告、蔣神顯靈助戰的場面,雖然給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涂上了神秘色彩,但也表現了西晉得道多助、得道神助的道理,渲染了謝玄的兵威、神威,有助于后來從側面揭示晉兵草木皆兵的敗懼心里。
上一篇:元戲劇《白仁甫·董秀英花月東墻記》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尚仲賢·尉遲恭三奪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