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原》原文與翻譯、賞析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詩大意】 傍晚感到不舒適,驅車登上樂游原。夕陽余輝無限好,可惜只是近黃昏。
【賞析】 李商隱共寫三首《樂游原》詩,一首五言律詩,一首七言絕句,一首五言絕句。這三首詩,在清人馮浩的《玉溪生詩詳注》里都是屬于寫作年代不詳的不編年詩。在這三首詩中,這首五言絕句寫得最好,是千古流傳的名篇。但是,對于它的主旨所在,歷來眾說紛紜。馮浩認為,《樂游原》七絕“與五絕同慨”。即是說李商隱這兩首詩的主旨是相同的。李商隱 《樂游原》 七絕詩是: “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陽更向東。”可以清晰地看到,此詩是寫秋天的景色。據《長安志》 記載,樂游原居于京城最高處,四望寬敞,京城之內,可以俯視指掌。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長安士女都登臨樂游原玩賞。李商隱這首七絕寫他登臨樂游原,舉目所見,原上樹木叢生,遠處天空出現一道彩虹,又被高大的樹木隔斷,只能看見一半。鳴蟬四起,西風陣陣,頗有一些涼意。一輪紅日,滾滾西沉,快要落山了。羲和,是神話中為太陽趕車的神。虞泉,指黃昏。此詩最后兩句是說,羲和駕馭著太陽奔跑,一直到黃昏才停步休息,不肯讓夕陽調轉頭向東方升起。表達了詩人對夕陽余輝的留戀之意,寫得頗有情趣,想象力也很豐富。顯然,對夕陽余輝的留戀,正是這首七絕詩的主旨所在。
李商隱這首五言絕句的主旨究竟怎樣呢? 此詩寫詩人在傍晚感到精神有些不快,于是駕車登上樂游原,其目的顯然是在散悶解憂。詩人身臨古原,舉目觀望天色,火紅的太陽正在西沉,然而它還是光芒四射,霞光萬道,把祖國山河裝扮得分外妖嬈。詩人唯獨感到不足的是,這樣美好的時刻,可惜已經接近黃昏了。作者對夕陽也給予熱情的贊揚,充滿著眷戀的深情,主旨十分鮮明。馮浩認為此詩與那首七絕 “同慨”是有道理的。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贊美夕陽殘照的作品并不多見。相反,對于夕陽余輝,不少作品往往流露出迷茫、惆悵的感傷情緒。如李白的《憶秦娥》寫道:“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描繪的是一種蕭瑟悲涼的迷茫景象。辛棄疾在《摸魚兒》中寫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表現主人公面對殘照余輝、柳煙迷蒙的景象,產生一種悲涼的斷腸之感。這些與李商隱歌頌“夕陽無限好”的審美趣味不同。盡管詩人在這首詩開頭一句寫他精神頗不舒適,但是當他看到金色的夕陽卻引亢高歌,贊美它的絢麗景色,表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情趣。這首詩之所以能夠廣為傳誦,其強大的藝術魅力也正在于此。它與寫夕陽有寓意的詩,如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也不同,本詩就是寫景抒情,沒有別的什么寄托。認為此詩“憂唐之衰”或抒“遲暮之感”,雖都事出有因,但查無實據,和詩本身的實際情況并不符合。這首《樂游原》五絕雖然也表現了詩人對殘照匆匆逝去的惋惜之情,但它主要表現的還是詩人對夕陽美景的贊賞之情。它雖寫得沒有另一首七絕那樣含蓄,而其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卻更勝一籌。
上一篇:《鵲踏枝》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二月》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