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步高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
中唐時期,經歷安史之亂的唐王朝稍稍安定了一些,但北方仍長期陷于戰亂之中。士兵不僅服役期特長,隨時有犧牲的可能,同時,動蕩不安的生活,也使他們苦不堪言。反映這種情況的詩作也就應運而生,張籍、王建、白居易,劉禹錫等都寫下一些反映這類情況的作品。
《征人怨》是中唐詩壇上極膾炙人口的邊塞詩。全詩以“征人怨”名詩,全詩卻并不出“怨”字,卻又句句扣住“怨”字展開。詩中多處用到地名。“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南,今名大黑河,蒙人名伊克土爾根河。唐時,在其地置縣。“玉關”,即玉門關。“青冢”,王昭君之墓,在呼和浩特市南,相傳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黑山”,在今陜西榆林縣西南,唐調露初,裴行儉大破突厥余部于此。詩中的金河、青冢、黑山唐時均屬單于都護府,治所即在金河南今和林格爾附近。玉關今屬甘肅省,兩地相距數千里之遙。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二句,寫艱苦的軍旅生活,征人年年歲歲轉戰于塞北與隴西,數千里長途跋涉,每天騎馬揮刀,征戰不絕。“馬策”,馬鞭。“刀環”之“環”與“還”同音,在古詩詞中用“刀環”一詞常含有思鄉懷歸意。“歲歲”、“朝朝”,互文見義,指一年年,一日日,過的是同樣單調,無聊的生活。而于“復”、“與”二字中透出怨憤之情。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二句,一般認為是寫金河一帶的自然風光。人說昭君墓四季常青,可是直到陽春三月還大雪紛飛。萬里黃河環繞黑山,是寫邊塞的山川形勢。清人俞陛云說:“四句皆作對語,格調雄厚。首二句言歲歲在窮荒之地,朝朝與刀馬為緣。后二句言,正芳序三春,而青冢尋碑,仍是茫茫白雪,長征萬里,而黑山立馬,唯見浩浩黃河。詩題為《征人怨》,前二句言情,后二句寫景,而皆含怨意。嵌青白黃黑四字,句法渾成”。這段論述很精辟,尤其是指出后兩句嵌四字,更獨具慧眼。這首小詞,抒發征人遠征塞外的艱辛,而從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一“怨”字。
這首詩在藝術上主要表現在對仗的運用上。作為七絕,本來可以不必對仗,這首詩卻不僅句與句相對,還運用了句中自對,如“金河”與“玉關”,“馬策”與“刀環”,“白雪”與“青冢”,“黃河”與“黑山”,均相對仗。這種做法在唐代絕句中頗少見。這首詩可算唐代詩壇上一次別出心裁的較成功的嘗試,但后人效法的不多。也許這是創作上的一條死胡同,但這并不妨礙這首詩本身是一首邊塞詩的佳作。
上一篇:鐘來因《往事》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步高《征西將》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