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原文與翻譯、賞析
秋瑾
萬里乘風去復來①,只身東海挾春雷②。忍看圖畫移顏色③?肯使江山付劫灰④?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注釋】 ①去復來:作者于1904年夏秋間出國留學日本,同年冬回國省親。1905年春,再赴日本,“去復來”指此。②春雷: 喻革命壯志。③圖畫:指地圖。④劫灰:佛教傳說中能使一切毀滅的災火叫劫火,劫火后的殘余叫劫灰。
【詩大意】我滿懷著春雷般的革命壯志東渡日本尋求救國真理,不遠萬里乘風破浪去了又來。看見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日俄戰爭地圖,真叫我傷心,我怎忍心看著中國版圖改換顏色?我豈肯讓祖國江山遭敵蹂躪、任人割宰?喝酒不能消除我傷時憂國的熱淚,拯救危亡要依仗超群的人才。愿意付出十萬頭顱的巨大犧牲,也一定要把祖國從危亡的局面中挽回!
【賞析】 秋瑾1903年5月末隨丈夫王廷鈞進京,這時距1895年中國甲午戰敗割地賠款和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都不過幾年。徐自華在 《鑒湖女俠秋君墓表》 中說: “值庚子變亂,時事益亟。君居京師見之,獨慨然太息曰: ‘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1904年夏歷5月秋瑾只身離開北京赴日本留學尋求救國真理,在東京加入 “興中會” 的外圍組織 “三合會”,1905年回國省親,6月在上海加入反清革命組織 “光復會”,旋又赴日。在赴日舟中看見日俄戰爭地圖,又逢日本友人索取詩句而寫下這首七律。
首聯“萬里乘風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 氣勢開闊豪邁。“萬里乘風”是化用 《莊子·逍遙游》“列子御風而行” 的 “御風” 和 《宋書·宗愨傳》 “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的意思,表示志向遠大,不怕困難。“春雷”是二十四節氣中“驚蟄”才有的一年開春的第一聲雷,這里隱喻胸懷壯志、有所作為、喚醒國人之意。這一聯里把 “萬里東海” 同 “只身去來”對比,顯示了詩人勇毅豪邁的性格與遠大的革命志向。頷聯“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是說她不忍心看到祖國國土淪喪。“日俄戰爭” 是當時的日本與沙俄為重新分割中國東北和占領朝鮮而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罪惡戰爭。1904年2月10日日俄宣戰,清廷腐敗無能竟宣布“局外中立”。1905年1月,日軍攻陷俄軍駐守的旅順口。1905年9月日俄在美國簽訂樸茨茅斯條約,日本代替了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地位。據《日俄戰紀》 第13冊85頁載: “東三省自旅順迤北,直至邊疆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里,幾同赤地。”可見日俄戰爭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何等嚴重!“忍看”二字,體現了詩人怒不可遏的愛國義憤,“肯使”二字,則表現詩人拯救祖國陸沉的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感。頸聯 “濁酒不銷憂時淚,救時應仗出群才”,這里的 “銷”是 “解除、消除”,詩人認為借酒不能澆愁,更不是解除憂時傷國的辦法。“出群才”指出類拔萃、超群出眾的人物。杜甫 《諸將》 詩有 “安危須仗出群才” 的句子。這時秋瑾已認識到依靠革命團體、率領革命群眾共同奮斗才是解救祖國危亡的正確辦法。尾聯是擲地有聲的警句:“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乾坤”指天地,這里指祖國。詩人大聲疾呼:只有組織人民進行殊死的武裝斗爭才能挽救祖國危亡,舍此別無他途。秋瑾在詩詞中一再反復強調武裝反抗的思想,如 “好將十萬頭顱血,一洗腥膻祖國塵”。( 《贈蔣鹿珊》) “盧梭文筆波蘭血,拼將頭顱換凱歌”。(《吊吳樾》) 她還在 《寶刀歌》 中強調: “沐日浴月百寶光,輕生七尺何昂藏; 誓將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賴武裝。”所以這首七律的尾聯體現了詩人沖鋒陷陣、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和堅定的必勝信念,閃耀著新世紀的曙光,這在近代愛國詩詞中也是極為罕見極為珍貴的見解。
一般人認為女子的詩纖柔婉弱,前人評論秦觀好為“女郎詩”、“婦人語”、“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實際上女子的詩并不都是如此。如秋瑾這首七律聲情激越,詞氣雄渾,對仗工整,音韻鏗鏘。結構上意脈貫通。首聯寫豪情壯志; 頷聯頸聯寫 “觸景生情”,看見地圖想起祖國危亡,抒發自己獻身救亡的急迫心情;尾聯點出挽救祖國陸沉的具體辦法,表達必勝信念。語言是樸實曉暢的,有壯闊的形象、深刻的內涵和充沛的氣勢,讀之令人神往,催人奮進。
上一篇:《鷓鴣天》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黑色獵手》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