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國倫·高州雜詠》原文賞析
粵南天欲盡,風氣迥難持。一日更裘葛,三家雜漢夷。鬼符書辟瘴,蠻鼓奏登陴。遙夜西歸夢,惟應海月知。
高州,在今廣東。吳國倫曾在此作過知府。《高州雜詠》是他吟詠高州風土習俗的一組雜詩。這是其中較好的一首。
“粵南天欲盡,風氣迥難持。”這兩句概寫高州。“粵南”,點明高州在廣東的南部。由此再向南去,就是茫茫南海了。所以,詩人說高州位于南天將盡的極遠處。“風氣”,意指風土習俗。次句承接首句而來。因為高州地處偏遠,所以,那里的風俗非常特殊。“難持”,指此地風俗奇異,變化多端,給人以驚奇詫異的感受。中間四句即具體描述高州風土習俗的種種情形。
“一日更裘葛,三家雜漢夷。”“更”(geng耕),更改,變換。“裘”,毛皮大衣。此泛指較厚較暖的衣服。“葛”,本是植物名,此指絲織物織成的細軟單衣。“漢夷”,指漢人和少數民族。上句寫高州的天氣變化。盡管這里是南方熱帶地區,但一日之內,冷熱溫差很大。所以,熱起來,人們要穿單衣,冷起來,就得著棉裝。一天之內,要隨時根據氣溫變化來更換衣服。下句則說這里的居民很混雜,哪怕是只有三戶人家的小村落,也一定雜居著不同的民族。這樣,必然使得高州的風情多種多樣,異彩紛呈。對于這些,詩人又怎么能不為之驚訝呢?
“鬼符書辟瘴,蠻鼓奏登陴。”古人迷信,認為鬼是確實存在的東西,而驅鬼避邪的符咒則稱為“鬼符”。“辟”,同避。“蠻鼓”,指高州一帶具有地方特色的鼓。“陴”(pi皮),城墻上的女墻。這兩句仍然一句一轉,分別描寫高州的兩件土風。鬼符上書寫的是有關避除瘴癘之氣的內容。可見,對于高州來說,因南方潮濕多霧所形成的瘴氣,是人們生活中十分憎惡的事情。土鼓一敲,人們紛紛登上低矮的城墻。這是為了干什么?顯然是以最原始、落后的方式聚眾以應付不測,場面怪異荒誕。說明這里的生活并不安寧。
作者是興國(今江西縣名)人,當他看到高州的土風,自然而然地會產生異鄉之感和懷鄉之情。詩的最后兩句即抒發其強烈的鄉思。詩人夜間在睡夢里回到了遙遠的故鄉,那情景歷歷如在眼前,但旁人卻無法知曉。只有那高空中皎潔的明月,大概是了解的,因為詩人正是在她的照耀下,一夜千里,夢魂返回故鄉的。結句寫得情思深沉,耐人尋味。
這首詩篇幅較小,描述高州奇異的風土人情,概括生動。沈德潛、周準說:“風土詩須此奇警之筆,方寫得生動。”(《明詩別裁集》卷九)所評是很有道理的。
上一篇:古詩《張羽·驛船謠》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袁枚·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