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響》原文與翻譯、賞析
穆木天
幾時能看見九曲黃河,
盤旋天際,
滾滾白浪?
幾時能看見萬里浮沙,
無邊荒涼,
滿目蒼茫?
啊! 廣大的故國!
人格的殿堂!
啊! 憧憬的故鄉呀!
我對你,為什么出現了異國的情腸!
飄的幽魂,
幾時能含住你的乳房?
幾時能擁在你的懷中?
啊! 禹域! 我的母親!
啊! 神州! 我的故鄉!
啊! 死者的血炎!
啊! 人心的叫響!
地心潛在猛烈的燃騰!
啊! 云山蒼茫!
啊! 我對你為什么作異國的情腸?
啊! 幾時能看見你流露春光?
啊! 幾時能看見你雜花怒放?
神州,禹域! 朦朧的故鄉!
幾時人能認識你的燦爛的黃金的榮光?
啊,人格的殿堂!
我為什么對你作異國的情腸?
啊! 落霞的西方!
啊! 無涯的云鄉!
【賞析】 穆木天在留學日本期間對法國近代文壇上風靡一時的象征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象征派詩歌特有的感傷憂郁與詩人飄零異國感懷故土的心境非常協調;象征派詩歌的頹廢絕望又與焦慮于祖國前程、悲嘆于自身凄冷的詩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象征派詩歌所追求的唯美的藝術也使朝夕期望著破壞丑惡世界、棄絕灰色人生、尋找真正的美的詩人心中向往,而滿目凄涼的現實也使詩人更加渴望于幻想中的尋求。同時,詩人在一定程度上繼續保持著對浪漫派的偏愛。因此,他這一時期的詩作既具浪漫的情調又有感傷的吟詠。他以祖國為抒情對象的詩歌則既有細膩清新的風物描寫,又有撕心裂肺的熱切呼喚,更有愛之深、悲之切的痛苦懷戀。本詩便是他思鄉之作的代表作品。
此詩創作于1925年7月,當時國內的“五卅”浪潮剛剛進入尾聲,遠在日本的詩人耳聞著故國的動蕩,心內涌起對于地火燃騰的渴望,帶著游子對祖國的深切懷戀,寫下了這首難得的詩篇。這首詩的情感抒發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二兩節為第一部分;三、四兩節為第二部分;第五節為第三部分。最后一小節為作者情感的總迸發。每一小部分都以兩個“幾時”為中線,又以基本相同的“我為什么對你作異國的情腸”煞尾,自成整體,各各表達詩人某一層次上的思想情感。
第一部分一開始就以兩個氣勢極壯的疑問“幾時……”、“幾時……”突現了遠離故國的詩人對祖國的神思夢縈,以具體的“九曲黃河”、“萬里浮沙”借代抽象籠統的“祖國”形象,以對于“盤旋天際”的黃河的不盡思念抒發對祖國永遠的愛;以對于“無邊荒涼、滿目蒼?!钡母∩车臄M想,表達自己對于那一片苦難中的國土的深切憂慮。同時,以對“故國”和“故鄉”的贊頌和憧憬,進一步盡述詩人真摯的情感。
第二部分同樣以兩個“幾時”引發情感,“幾時能含住你的乳房? 幾時能擁在你的懷中?”表現的是對于祖國母親的熱愛。后半部分對于祖國處境的描寫:“死者的血炎”、“人心的叫響”、“地心潛在猛火的燃騰”,盡述了當時中國的恐怖局勢,也表達了詩人對于愛和和平的祈愿。
第三部分仍以兩個“幾時”起興,再一個“幾時”助勢,把詩人對祖國所寄的美好理想盡情地抒寫出來,詩人真誠地祈求美好的樂園情景出現在自己魂縈夢繞的故鄉,渴望在曾經是“人格的殿堂”的國土上重整人格的尊嚴。這部分不是像前兩部分分小節抒情,而是把深情糅于一段,因而使結構更為緊湊,感情也更加強烈。
縱觀全詩,可以看出詩歌的三個部分各有中心。第一部分借對黃河和浮沙的思念具體化了對于祖國抽象的愛戀。第二部分則以渴望祖國的撫愛渴望“故鄉”母親的關懷表達出狂熱的愛,同時進一步寫出對祖國現狀的不安,對巨變的召喚。第三部分則以滿腔的熱望和夢幻般的理想祈求祖國的強盛,祈求祖國具有燦爛黃金的“榮光”。而每一段煞尾的“我為什么對你作異國的情腸?”則寫出了作者對于既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的祖國的既熟悉又陌生,既痛又愛的奇特情感。三個部分同時又以愛、焦慮和期望貫穿始終。最后兩句“啊! 落霞的西方,啊,無涯的云鄉!”集中體現了身處東瀛的作者對于屹立西方的祖國的難以盡述的情懷。
上一篇:《延河曲》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忽必烈汗》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