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說·戲曲《長亭送別》原文與翻譯、賞析
《西廂記》
(夫人、長老上云)②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③,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④(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⑤,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旦唱)
[正宮] [端正好]⑥ 碧云天,黃花地⑦,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⑧。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⑩。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11);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紅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旦云)你那知我的心呵! (旦唱)
[叨叨令] 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什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12)。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 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13)! 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14)。
(做到科(15),見夫人科)(夫人云)張生和長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16)。(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17)。(潔云)(18)夫人主見不差,張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長吁科)(旦唱)
[脫布衫] 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19)。
[小梁州] 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20),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21)。
[幺篇] 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22)。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夫人云)小姐把盞者! (紅遞酒,旦把盞長吁科云)請吃酒! (旦唱)
[上小樓] 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23),卻元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篇] 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24)。
(夫人云)紅娘把盞者! (紅把酒科)(旦唱)
[滿庭芳] 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25)。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26)。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27)。
(紅云)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
(旦云)紅娘呵,甚么湯水咽得下! (旦唱)
[快活三] 將來的酒共食(28),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 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29),多半是相思淚。眼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30)。蝸角虛名,蠅頭微利(31),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32)。
(夫人云)輛起車兒(33),俺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來。(下)(末辭潔科)(潔云)此一行別無話兒,貧僧準備買登科錄看,做親的茶飯,少不得貧僧的(34)。先生在意,鞍馬上保重者! “從今經懺無心禮(35),專聽春雷第一聲?!?下)(旦唱)
[四邊靜] 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
(旦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
(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sup>(36)(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37):“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 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旦唱)
[耍孩兒]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38)。伯勞東去燕西飛(39),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40),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五煞] 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41)。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 鞍馬秋風里,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四煞] 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42)。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 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日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語,囑咐小生咱? (旦唱)
[二煞] 你休憂文齊福不齊(43),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44)! 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45),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46)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47)!
(末云)再誰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
(旦唱)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什么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紅云)夫人去好一會,姐姐,咱家去!
(旦唱)
[收尾]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48)。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49)?
(旦、紅下)(末云)仆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下)
〔注釋〕
①《長亭送別》是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中的第三折。②夫人,指崔鶯鶯的母親。長老,寺院住持僧的通稱,這里指普救寺的法老。上,上場。云,道白。③長亭,古時于道路每隔十里設長亭,以供行旅停息。④旦,雜劇中女角色,有正旦、外旦、老旦、小旦等名目。這里指扮演鶯鶯的正旦。末,雜劇中男角色,其中又分正末、副末、沖末、外末等。這里指扮演張生的正末。紅,紅娘。⑤取應,應試,趕考。早是,原已是。⑥正宮,宮調名,類似現在的樂調。正宮相當于D調。[端正好],曲牌名。元雜劇每折戲在音樂上只限用一個宮調,下由若干曲牌組成套曲,一韻到底。此處的[端正好],同下面的[滾繡球]、[叨叨令]、[脫布衫]、[小梁州]等等,均屬同一宮調的曲牌。⑦這二句由范仲淹《蘇幕遮》詞“碧云天,黃葉地”脫化而來。黃花,指菊花。李清照《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⑧玉驄(cong匆),青白色的馬;此泛指馬。倩同“請”,央求。暉,日光。⑨迍迍(zhun諄),行動遲緩的樣子。⑩卻,才。回避,躲開。破題兒,唐宋以來考試詩賦、八股,開頭解析題意叫做破題,這里喻事情的開端。這二句是說相思才了,別離又起。(11)松了金釧,形容人因憂愁而瘦損。釧,鐲子。(12)靨(ye夜)兒,古代女子在額部或兩鬢點貼的妝飾。則索,只索,只要。(13)兀的不,兀的,發語詞,猶言“這”,表示驚異或加重語氣。同“不”連用,表示反詰語氣,猶言“這豈不”、“怎么不”。也么哥,元曲中常用的句末襯字,有聲無義。(14)索,須要。恓恓惶惶,即“恓惶”,匆忙不安的樣子。這里作“急忙”、“趕緊”解。(15)科,元雜劇里表示動作、表情及舞臺效果的術語,與南戲中的“介”相同。(16)辱末,辱沒,玷辱埋沒,也作“辱抹”。掙揣,努力爭取做到。者,句末語氣詞,也作“咱”。(17)拾芥,比喻容易做到。芥,小草?!稘h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茍明經術,其取青紫如拾芥耳。”(18)潔,元雜劇稱僧人為潔郎,簡稱潔。這里指上面出場的長老。(19)斜簽著坐的,斜偏身子坐著。簽,插。死臨侵地,沒精打采地。臨侵,方音襯字,無義。(20)閣,同“擱”,支撐、忍住。宋某伎《鷓鴣天》:“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21)推,推說,借口。這里作“裝作”解。(22)幺篇,元雜劇中凡重復前曲的叫幺篇,與前曲的字數有時有出入。奈時間,被長久的期待所煎熬。奈,挨、熬的意思。(23)諗(shen審)知,深知,深切體會到。(24)煞強如,遠勝似。煞,表示極甚的意思。(25)子母每當回避,在母親面前應當避忌。每,們。舉案齊眉,典出東漢梁鴻與妻子孟光的故事。孟光每次送飯菜給梁鴻時,總要把木盤舉得高高的遞給他,以示相敬如賓。案,古時進食用的矮腳木盤。(26)廝守,相守,相聚。也合著,也該教。(27)就里,內中情由。指與張生戀愛過程中的波折。望夫石,據《神異記》載: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狀如人立,相傳昔有貞婦,其夫從役,攜弱子送至其山,立望其夫而化為石,因名焉。(28)將,拿。(29)玉醅(pei胚),美酒。白泠泠(ling靈),清徹狀。(30)怕不待,難道不想,豈不想。恨,愁恨。(31)蝸角,《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毕夘^微利,說世人爭利就像蒼蠅追逐肉汁一樣,所沾不多。這兩則都是說的爭小失大的道理。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32)一遞一聲,相互交錯。遞,更遞之意。(33)輛起車兒,駕起車子。輛,作動詞用。(34)登科錄,科舉考試時期的錄取名冊。做親的茶飯,指結婚喜酒。(35)經懺,經文懺詞,這里泛指佛經。禮,念經拜佛。(36)此詩見元稹《會真記》,是鶯鶯被張生遺棄后所作。憐,愛。眼前人,新的情人。(37)賡,續作。剖,表白。(38)紅淚,王嘉《拾遺記》載:“薛靈蕓選入宮時,別父母,以玉壺承淚,壺即紅色?!焙笏旆Q女子眼淚為紅淚。司馬青衫,白居易《琵琶行》:“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39)伯勞,鳥名。古樂府詩:“東飛伯勞西飛燕”?!皠谘喾诛w”,借喻人的離散。(40)未飲心先醉,語出劉禹錫《酬令狐相公杏園花下飲有懷見寄》詩。(41)順時,順應時令。揣,囊揣的省詞,軟弱、文弱之意。(42)“淚添”二句,元李玨《題江水云西湖類稿》詩有“淚添東海水,愁壓北邙低”之句,這里疑仿李詩。九曲黃河,相傳黃河從積石山到龍門一帶有九彎。三峰華岳,即西岳華山的三峰,蓮花峰、毛女峰、松檜峰。(43)文齊福不齊,有文才而無考中的福分。這句是當時成語,屢見于各雜劇。(44)魚雁,書信。全句語出秦觀《鷓鴣天》詞。(45)青鸞,鳥名,傳說為西王母的送信使者。(46)金榜無名,指考試未考取。這句也是當時成語。(47)花草,借指女子。棲遲,迷戀不走。(48)“四圍山色”二句,馬致遠《壽陽曲》:“四圍山一竿殘照里,錦屏風又添鋪翠?!?49)這些大小,謂其小。
〔分析〕
王實甫的《西廂記》被譽為中國五大古典名劇之一,也是元雜劇的光輝代表作之一。元雜劇大都為一本四折,個別為五折六折,獨《西廂記》為五本二十一折,劇情委婉曲折,人物形象細膩豐滿,加上主題深刻,文辭自然而華美,因而有“《西廂記》天下奪魁”之佳話。
崔張愛情故事流傳久遠,幾經演變,不斷豐富完美。最早為唐代元稹傳奇《鶯鶯傳》,但他肯定張生“始亂終棄”,指鶯鶯為“尤物”“妖人”,缺限明顯。宋趙令畤作《商調·蝶戀花》鼓子詞,擴展了內容,并批判張生之負心,予鶯鶯以同情。金董解元作《西廂記諸宮調》,故事內容大增,而以“從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為主題,寫成雙方忠于愛情,共同反抗封建禮教,經過斗爭終獲團圓的結局。及至元代,王實甫又在此基礎上寫成雜劇《西廂記》,進一步突出老夫人為封建禮教及家長專制之典型代表,又加強了崔張的反抗性和叛逆性,形象更為鮮明,性格愈趨合理,劇本標舉“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歌頌以愛情為基礎的理想婚姻,因而影響更為深遠。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為全劇精華,一向享有盛名。老夫人賴婚以后,崔張在紅娘的鼓勵和幫助下,終于勇敢地結合,老夫人發覺,便拷問紅娘,紅娘反責老夫人“背義忘恩,豈得為賢”,迫使老夫人承認既成事實,但她死守“相國家譜”,“只是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因而有“長亭送別”一折。此折最富抒情味,主角鶯鶯連唱十九支曲子,曲曲優美動人,令人蕩氣回腸,而鶯鶯復雜的內心世界也得到了深刻而細膩的揭示。本折依劇情進展,可分三段。
赴長亭,觸景傷情。鶯鶯一上場,即通過賓白“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渲染出“離人傷感”的氣氛并籠罩全折。接著唱第一支曲[正宮·端正好],化用范仲淹詞《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為“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點出“暮秋天氣”的特征,“緊”、“飛”二字已見鶯鶯惜別之痛。“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备帽扔骺鋸?,將滿山紅葉說成離人血淚所染,堪稱奇語凄麗,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此曲為見景傷情,[滾繡球]則直抒滿腔別恨。“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遲與疾的矛盾化為雙倍的恨與怨。“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將內心抽象的惜別之情外物化,寄情于景、于物、于動作,比上曲又加上日暮與緊迫氣氛。剛結束相思之苦,“早”又來別離之情,以時間緊接而傳內心痛苦,所以“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夸張而精警,比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尤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此恨誰知?”恨而不得抒發,尤覺倍添其恨。上二曲是鶯鶯邊行邊想的內心抒發,當紅娘問“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時,更觸開心扉,使其苦痛傾瀉而出為[叨叨令],此曲通俗淺近而意蘊深厚,出以五個整齊的排句,巧用“兒”字疊字,借對未來痛苦時日之設想,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她的氣悶悲苦恓惶之情,而又句句落在具體事物之上,極其形象、生動、可見、可感。語言之本色,活潑、流暢、奇妙,令人嘆為觀止。
對離筵,飲食無味。老夫人主持餞別,開言即令張生“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給行將拆散的鴛鴦再加一棒。張生決心取功名以示志氣,而鶯鶯心緒愈為紛亂憂傷:一為張生“閣淚”而悲。他“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閣淚汪汪不敢垂……長吁氣,推整素羅衣”,分明強忍悲苦,尤勾起鶯鶯惜別之痛:“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前”、“昨”、“今”三字排比,字字血淚。二為母親無情而恨。老夫人一心只想著相國家譜,門第地位,狀元科舉,女兒的幸福毫無位置。此刻鶯鶯是“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即使女兒化做“望夫石”,也別想感化得“相國夫人”鐵石心回。三為“情薄易棄”而憂。士子一旦高中,紅袍加身,便往往得意忘形,或停妻再娶,或被贅高門,“陳世美”之流“史不絕書”,而紅顏薄命,棄如秋扇。人情世態,鶯鶯自知,故情不自禁唱“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這很貼合她的身份與特定心情。如此思前想后,心亂如麻,她“不曾吃早飯”,此刻更“甚么湯水咽得下”,“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以泥土尚有氣味反襯酒食之無味,亦甚新穎,而表意深切。
臨分手,兩情依依。老夫人先回,鶯鶯再與張生依依惜別?!皟梢馀腔玻淙丈綑M翠”,時已黃昏。“知他今宵宿在哪里”,取柳詞“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意。“比司馬青衫更濕”用香山《琵琶行》語,“且盡生前酒一杯”則化用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均使曲意更為蘊藉?!拔达嬓南茸恚壑辛鳒I,心內成灰”,表意精深。親人遠離,千言萬語,叮囑不盡。一囑路上保身體。“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見對張生體貼入微。二囑試畢早來歸?!暗霉俨坏霉伲苍绫慊貋怼保澳銋s休‘金榜無名誓不歸’”,見對張生愛得真摯。三囑音信頻頻寄。你“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即前所唱“久以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見對張生懷念之深。四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 鶯鶯心事莫大于此,故叮囑再四。一則席間已唱“情薄呵易棄擲”、二則、“口占一絕,為君送行”,臨別贈此絕句,足見憂慮之深,雖獲張生“剖心”保證,而最后在[二煞]中又唱“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這真實地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命運之可悲。張生拜辭而去,鶯鶯舉目送之?!扒嗌礁羲托?,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寫景如畫,借景傳情,與開篇呼應?!八途掀?,傷如之何”,“多情自古傷離別”,末句化用李清照《武陵春》“舟載不動愁”詞意收結,余韻深長。
此折確是情景交融、抒情濃郁的詩劇,鶯鶯的纏綿悱惻最為感人,張生的賭氣奪魁,夫人的冷漠僵硬,紅娘的體貼同情,長老的熱情鼓勵亦各各分明。曲辭優美,合詩詞曲意境為一,活用典故,適度夸張,巧作對比,亦加強了表現力?!皳u曳多姿,詩意如流”(劉大杰語),無怪林黛玉“越看越愛”,“但覺詞句警人,余香滿口”(《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上一篇:詩詞·散曲《錦瑟》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長恨歌》原文與翻譯、賞析